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居住证命运
时间:2014-02-27 13:18:2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谭少容 叶紫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制度,其实构成了对公民身份证权威性的一种消解。“无论是暂住证还是居住证,不都是用身份证去办理出来的,身份证干什么用的、为什么就不能一个身份证走天下?”未来居住证的命运会如何呢?

  蔡义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表面上看居住证是一种进步,但仔细思考发现,给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就是劳民伤财。鉴于目前因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城乡福利差异问题,凭身份证就享受城市的所有福利的确不现实,地方政府可以将居住证的功能转移到身份证和社保卡上,用好身份证。比如外来人口到一个城市凭身份证报到注册、离开城市予以注销。建议把用于办理居住证的经费用在加强身份证、社保卡功能的开发、使用和管理,强化基层派出所、街道、社区管理职能,做好监控,给流动人口解决实际问题。节省下来的经费还可用于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

  现在是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在网络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政府只需一个代码即可查遍所有个人登记信息,包括曾经修改过的信息。从技术上看,让国民办理多个证件已经毫无必要,驾驶证号码、社保号码与身份证统一就是基于同样原理。

  我国是该到恢复身份证本来面目、丰富社保卡内涵的时候了,实现一证多能,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居民身份证法第一条即开宗明义指出,身份证是为了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可以说,身份证本身就是公民合法身份的最有力证明。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居住证只是权益之计,未来应加快建立国民信息系统——身份证电子管理系统,并且让身份证系统更加公平、人性化、高效地发挥管理的作用。将来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把户口、档案(过去档案都是封闭的)都电子化,户籍的相关资料都放到国民信息系统中来,包括个人收入情况、纳税情况、就业失业情况、申领低保、经济适用房情况,还有信用情况、犯罪记录,甚至做义工、慈善方面的记录等等都加入其中。

  这样的全国性的国民信息系统在现有的户籍、档案、银行信用体系等基础上加快建设,快的话两三年就能初步建立起来,最多四五年。以后,身份证也是可以刷卡的,各个城市街头伫立着刷卡机,公民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在刷卡机上一刷,管理部门、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就掌握了信息,政府不用担心治安问题。这个系统也有助于解决收入申报、假身份证泛滥等问题,以后在国民信息系统中就可以自主地申报收入、申领低保和保障性住房了;由于身份证号码与个人资料紧密结合,因此,假身份证将无处藏身。

  当然,为了保证个人资料的私密性,国民信息系统将分层级、类别查询,并且立法惩治泄密行为;不同的政府部门可以查到个人的不同资料;他人可以有条件地查到另一人的非隐私资料。

  叶祝颐(社会评论家):身份证就是证明公民身份权利的核心凭证,让共和国的公民拿着身份证暂住在自己的国土上已经堪称奇闻,城市又以连坐处罚的狠招倒逼房东与用工单位督促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更是伤害了流动人口的感情。从字面上看,“居住”比“暂住”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城市无权强制持有身份证的居民办理居住证,并以居住证绑架他们的租房、就业权利。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一纸规定也限制不了公民自由居住、就业的权利。

  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没有限制公民自由迁徙、居住、就业的权利,地方凭什么另起炉灶、滥设行政许可,想当然拿流动人口当假想敌?逼办居住证绑架公民的合法权利?在日益开放的时代,城市仍然坚持治理思维,没有形成服务理念,闭门管理城市,让人失望。办理居住证,成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租房、就业的必选动作,实际上击中了身份社会的软肋。

  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但是由于户口的限制,他们在当地只能分配到有限的生存权利。城市不营造尊重流动人口的舆论氛围,让他们公平参与公共资源分配,还认定他们是治安隐患,用剥夺就业、租房权利这种不厚道的手段强制他们办居住证、当“良民”,这将在他们的心底划下歧视伤痕。

  对此,地方政府要反思。在公众身份情结暂难根本改变的语境下,政府应该检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公共性,倡导关爱流动人口的社会风气,让流动人口感受到包容胸怀。减轻他们的身份痛感。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地域歧视,维护流动人口的生存权利与人格尊严。还期待从立法层面彻底打破身份壁垒,让公民凭借一张身份证权利通行全国,真正诠释公民的权利要义。

  都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教授):改革的配套性如何,决定了改革的成效。由于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以其他领域的改革为前提,因此,简单地从户籍登记制度本身入手,采取城乡一体的登记办法并不能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消除户籍的含金量,通过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剥离户口的附着的福利,从而消除人口流动和迁移过程中追求的户籍附着的福利的动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还原其资源资源配置的功能。同时,也使户籍制度还原到它本来的“人口登记与管理”的功能。如果这样的目标实现了,户籍制度改革也就真正完成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