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河北省唐山市政府
人物:河北省唐山市市长陈国鹰
中国电子报社副总编辑 顾建萍
做强“五大支柱”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
●唐山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顾建萍:近几年唐山一直在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很快,去年全市GDP(国内生产总值)近3800亿元,同比增长11.3%,请问唐山在推进科学发展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陈国鹰: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唐山视察,首次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近几年来,唐山围绕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总揽,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着力在做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等值化、社会治理和谐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五大支柱”上下工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2008年我市跻身全国GDP3000亿元城市俱乐部;2009年完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3781亿元,同比增长11.3%,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18位,在地级市中排在第4位。
一是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唐山因煤建市、依钢兴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改变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我们坚持绿色增长的发展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化工产业和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两个“三足鼎立”的产业新格局。统筹沿海一带开发建设,谋划实施了以曹妃甸新区为龙头,包括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唐山湾“四点一带”开发战略,加快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2009年,“四点一带”区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市的31%、26.9%和64%,其中曹妃甸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023亿元。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地区成为新兴产业聚集的高地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近3年来我市关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1409家,实施了一批重点节能和减排项目,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实现了大幅下降。
二是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城镇面貌3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加大城市改造建设力度,去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510亿元。加快曹妃甸生态城、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和环城水系等“四城一河”开发建设,尤其是南湖生态城开发建设加速推进,建成了拥有两倍于杭州西湖水面的中国最大城市中央生态公园,获联合国人居署“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被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称号。同时,全面实施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既有居住建筑节能综合改造等“三项改造”,大力推进“绿、美、亮、净”工程,加快推进县城扩容和小城镇建设。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首位。
三是着力推进城乡等值化。以我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唯一试点市为契机,以实现城乡等值化为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五化”联动为基本路径,着力破解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路径,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目前,我市已成立了城乡统筹发展委员会,制定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等值化的60项具体政策。同时,以“六个一”模式(一顶、一墙、一能、一炕、一沼卫、一灶)为突破口,加快农居建设改造,已完成375个村的改造。
四是着力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始终把和谐发展摆在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持续实施扩大就业、社保扩面等“十大幸福工程”,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我市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今年市县财政计划投入32亿元,为群众办好20件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同时,实施社会矛盾综合调控,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大接访常态机制,成立群众信访联合受理服务中心,妥善化解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是着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市委制定出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2007年4月开始,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2008年4月至8月,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下大力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效率年”、“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以“白加黑、五加二、重点项目建设三班倒”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努力打响唐山效率品牌。
加快产业积聚掀起曹妃甸建设高潮
●使曹妃甸真正成为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成为河北科学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我们将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总揽,加快产业聚集,进一步掀起曹妃甸开发建设新高潮。
顾建萍:曹妃甸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备受世人瞩目,请你谈谈曹妃甸的未来发展,特别是在推进两化融合上采取的措施?
陈国鹰: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河北和唐山的“一号工程”,在河北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曹妃甸开发建设势头强劲,已累计完成投资2000多亿元,其中2009年投资1023亿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亿吨大港初具规模、生态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进入到产业加速聚集、城市配套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正在成为唐山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极,备受世人瞩目。
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将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总揽,以港口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发展临港产业为特色,加快产业聚集,进一步掀起曹妃甸开发建设新高潮。不久的将来,曹妃甸将建成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使曹妃甸真正成为唐山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成为河北科学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曹妃甸在“两化融合”发展上,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型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数字曹妃甸”为总目标,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产业、区域”为推进梯级,以“规划、建设、应用同步”为行动纲领,发挥“临港”区位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构建“政产学研用”的服务体系,推进“主导产业驱动”的两化融合模式,将曹妃甸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深度融合的京津冀制造业发展高地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两化融合示范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总体设想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基础布局阶段,初步建成曹妃甸工业区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基础框架。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政府为引导、行业为主线、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工业区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体系。第三阶段为完善提高阶段,建设成为信息化与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全面融合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成为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活”为主要特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港城”。
当前,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统一部署,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各行业、产业和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编制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工业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业区电子政务与协同服务等七大平台规划。二是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为信息化建设重点,组织推进技术水平领先、示范效应明显的两化融合项目。目前,首钢京唐钢铁厂、华润电厂、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两化融合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产业的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与智能化商务管理,提升工业区整体竞争力。目前,已经完成“数字曹妃甸”地理系统(GIS)开发和研究;依托中科院理化所塑料光纤技术,正在开展基于光网络的三网融合试验示范和塑料光纤规模化应用的试验示范,探索具有曹妃甸特色的“三网融合”道路。已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三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整合三家资源,实现曹妃甸工业区无线上网全覆盖,为两化融合提供服务和条件。
培育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重点抓手和切入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唐山而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工作。
顾建萍: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对唐山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
陈国鹰:从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的影响非常广泛,已从改进生产手段、优化生产流程、扩展市场营销逐步演进到组织调整和管理创新。可以说,两化融合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国家级两化融合实验区为唐山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唐山作为全国8个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具备高水平、深层次和大范围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现实基础。具体来说,唐山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河北省第一经济大市,其工业体系完整,产业基础雄厚,钢铁、煤炭、装备、化工、建材等产业在全国均处于较为突出的地位,为试验区建设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曹妃甸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快速的信息化进程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条件。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唐山推进经济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唐山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煤建市,以钢兴市,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目前,唐山市实现的GDP约占河北省的1/5,然而消耗的资源却占了全省的1/3;按照现有速度和模式,唐山煤炭资源的保有量和铁矿石的可开采量仅能维持50年左右。同时,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工作。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有利于唐山市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渗透、倍增和创新功能,促进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升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型、集约型、开放型、融合型的方向转变。
顾建萍:唐山如何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陈国鹰:我市将紧紧抓住被列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机遇,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重点抓手和切入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倍增作用,着力培育具有市场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全市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以企业对标为核心,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四大环节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特别是在全市深入实施“三百计划”,即培育开发100种优质、高附加值、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培育开发100项高新和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引进100名产业结构调整领军人才,着力打造独具唐山特色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推广变频器调速、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等一批节能电子信息应用技术和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仅2009年,唐山瑞丰钢铁、迁安恒晖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完成节能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改造项目67项,每年可实现节能29.5万吨标准煤。同时,推广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大气黑度监控等技术应用,为我市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污染物减排任务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加快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眼于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中国钢铁产业网、中国耐材网、中国钢锹网、唐山焦化网、唐山矿山网、唐山医药企业网等一批专业化行业网站建设。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支持钢铁电子交易、数字仓库及物流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这些行业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呈现旺盛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是利用信息化拉动相关新兴产业的衍生与发展。目前,我市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具雏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年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余家。与中科院合作建设我国北方市级第一家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现已有5个研究所进驻。与此同时,积极与神州数码、东软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中恒科技太阳能生产基地、中视中科激光显示核心基地、冀东水泥曹妃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在信息化手段的有力带动下,唐山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特别是数字仓库、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第四方物流支撑下的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
城乡互动工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
●围绕加快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确定“双核两带”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
顾建萍:工业的转型必将带来整个城市的转型,唐山是如何将两者统筹结合的?
陈国鹰:城镇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着眼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围绕加快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我们确定了“双核两带”(以市区和曹妃甸新城为双核,推动北部山前、南部临海城市带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制定了141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曹妃甸生态城、空港城和环城水系“四城一河”开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对产业的承载能力。
今年,我市将全面打好城镇面貌3年大变样攻坚战,重点推进抓好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曹妃甸生态城、空港城和环城水系建设,唐山湾“三岛”开发建设,大城山周边区域开发,人居条件持续改善,中心区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提升等“十大工程”,建设文化广场、市民中心、曹妃甸论坛会址、奥体中心、南湖老唐山风情小镇、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新火车站、曹妃甸可持续发展展示中心、大型城市主题雕塑、南湖之门等“十大标志性建筑”,实现城市环境、功能、形象的大提升。全市城镇建设计划投资990亿元,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