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速下降?
时间:2014-02-18 15:26:30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作者:余 斌 

  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呢?

  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看,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永远保持高速增长。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分别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和“西德经济奇迹”,但也只是保持了20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此后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滑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已经超过了30年,被誉为“中国经济奇迹”。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越来越多的产业达到或接近世界技术前沿,后发追赶空间缩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趋增强。与十年前相比,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的数量明显不同,实现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增速下降在所难免,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诸多有利条件。譬如,经济体制改革将释放新的增长动力与活力,城镇化潜力依然巨大,居民消费升级方兴未艾,竞争优势并未根本动摇,全球化孕育新机遇等。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政府保持了足够的定力,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上,这也必将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预计在未来十年中,我国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测算,在2014-2020年间,GDP年均增速只要达到6.7%,就能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说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那么经济发展最富挑战,同时也最激动人心的阶段已经到来,最接近实现工业化,并走向成熟、迈向高收入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阶段正在开启。

  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是就业状况。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2003年GDP增长一个百分点需要的名义增加值约1500亿,到2013年,增加到6000亿,是前者的四倍。同时,每亿元GDP,第二产业容纳的就业量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因此,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就业基本稳定。

  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增量占全球的份额保持基本稳定,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013年,我国GDP总量56.8845万亿元人民币,按全年平均汇率1:6.2折算,约合9.18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接近1万亿美元。2010年以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20%左右,也就是全球五分之一左右的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对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