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展望2014:中国重点治霾元年 十年或有明显改善
时间:2014-01-01 14:2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冠洋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董冠洋)这个冬天,“十面霾伏”让中国民众再次感受到天朗气清的珍贵,许多人竟在严寒中祈祷“驱霾利器”冷空气的到来。2014年将是中国“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人们期待,中国的空气质量可以自此步入改善的车道。

  2013年,中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年初,浓雾即笼罩1/4国土、近6亿人口;岁末,数轮重污染又不断刷新记录——12月初,从华北至西南的25省、100余城,都因空气污染“腾云驾雾”。

  鉴于多点爆发、冬夏不息的特点,有专家分析,若治理不到位,未来10-20年,中国将进入雾霾高发期。针对这令人无处遁形的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2月28日在考察北京一家供热企业时明确表示,“解决环境问题要迈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

  “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能急于一朝一夕解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既要有加强治理、快速改善的努力,也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以恒心和定力治理污染”。

  上世纪中叶的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等事件,惊醒英美并以50余年的铁腕政策换来蓝天白云。“治理是一个过程,不可能明早开窗就没问题了,但中国一定是持续向好转的方向发展,十年后会有明显改善”,柴发合说。

  这一推断并非空穴来风,中国治霾的思路已在行动中清晰呈现。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推出中国生态环保新政,誓言以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就大气污染而言,其生成不仅机理复杂,更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官方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气污染约50%来自直接排放,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以及汽车尾气是重要源头。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治霾总指南”——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将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治理紧密结合,并提出治霾时间表:到2017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

  为此,各地削减工业污染排放、提高排放标准的行动已悄然展开。以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为例,到2014年,河北将压减1500万吨钢、1000万吨水泥、1500万吨煤的过剩产能;北京、天津将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继火电、钢铁后,官方也出台了针对水泥、有色等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新标准。

  针对机动车污染源,2013年11月,官方公布将在京、沪、冀等28个经济与污染“并重”的城市(群)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并于此前明确提出,使新能源汽车、高效锅炉等在内的节能环保产业到2015年的总产值达至4.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为“拨霾见日”,官方亦不断探索“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2013年10月份,中央财政斥资50亿元,用于京津冀蒙晋鲁六省市治霾,并引入绩效导向机制,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成效考核结果进行奖励。

  与之相辅的是,官方三令五申以“高压态势”检查污染物排放、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老旧车辆淘汰等;并在2013年12月开出第一笔“雾霾罚单”:沈阳等8座东北城市被罚5420万元人民币。

  “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是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在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看来,与“乌纱帽”挂钩是更有力的治霾措施。

  2013年11月,中央首次提出坚决纠正“唯GDP任用干部”问题;12月初,中共中央组织部又发文明确,对地方党政官员考核,不能进行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不再以GDP论英雄。

  “谁也不知道治污需要多长时间,但有了公众的响应、共识和信任,治理就会推进,大家就会满意”,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军告诉记者,充分的信息公开,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如修建地铁公交站周围的自行车寄存处,探索在家上班、上学的方式都是可行之道。

  2014年春节将至,在这辞旧迎新的“燃情岁月”,雾霾或又“欢天喜地”。环保的追求已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产生共鸣。2013年春节,北京、哈尔滨、成都、南宁等城市烟花爆竹销量都大幅减少。就在12月30日,武汉宣布取消该市元旦跨年焰火晚会。市民表示,相较于娱乐表演,更希望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能有所好转。

  “同呼吸,共命运。”2014年,人们期待,重典“治霾”元年成为“更美中国”元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