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障房”离新版“贫民窟”会有多远?
时间:2013-12-21 11:10:29  来源:吴江  作者:人民网-观点频道 

    明年的房价会怎么走?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保障房如果抓得好,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30%或者说更多一点儿,那是完全能够抑制房价,和保障中、低甚至其他一些人住房需求的,这是对的,但是我不主张大规模地建设保障房小区。现在我们建的大量保障房小区在十年、二十年以后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贫民窟。(中国广播网12月19日)

    一边对保障房建设抑制房价怀有期待,另一边,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房小区却又有在未来沦为“贫民窟”之忧。保障房的走向究竟如何,的确令人喜忧参半。不可否认,政府参与保障房的建设,甚至立下军令状,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保障房的建设进度,现实中,各地保障房建设项目,的确也是风生水起,在土地、规划、建设审批等诸多环节,可以说是一路绿灯。

    然而,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放在当下城镇化进程中爆发出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当然有必要保障供应,但假如认为保障房针对的是中低收入群体,便可以放低要求,甚至在规划用地选址、建设工程质量等方面,也就低不就高,只管供应量,却忽略了保障对象的需求以及保障房本身的效用与配套,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房小区,最终沦为新的“贫民窟”乃至“棚户区”,恐怕绝非危言耸听。

    现实中,保障房项目选址偏远,交通生活配套毫无“保障”的现象,恰恰相当普遍。乍一看来,把好地段用来建商品房和高档房,把偏远地段用来建保障房,似乎才没有贵贱倒置。只不过,不顾生活配套的保障,大规模在偏远不成熟区域建设保障房,恰恰背离了“保障”初衷。既然保障性住房针对的人群是中低收入群体,这一群体对于任何一点生活成本的提高,显然都相当敏感。不难设想,当针对这一群体的保障性住房被选址在偏远、交通不便,配套更不完善的地区时,无疑会极大的增加他们的日常生活成本。现实中,建好的保障房因为过于偏远,而遭遇中低收入人群弃购,分配遇冷的教训,其实早已有之。

    相比国内的保障房更多被集中于偏远郊区,海外的保障房规划,则是另一番情形。据王健林先生介绍其在在伦敦的黄金地段,白金汉宫旁边,泰晤士河旁边,取得的一个豪华公寓的开发权,包括酒店,居然要配建5%的保障房。伦敦就是根据区域,有的区域是20%,有的区域10%,最核心这种黄金地段的要配建5%。优质地段并未表现出嫌贫爱富,反而一定要为保障房留出一定的比例,这样的规划理念,看似并未将土地开发的利益最大化,但其背后所体现的关照与智慧,恰恰值得国内借鉴。假如保障房意味着将中低收入阶层驱逐到城市边缘,不仅背离了保障初衷,也不可避免的形成社区的割裂与分化,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隐忧,倒是更令人担心。当然,城市核心区段为保障房留出空间,同样需要警惕保障房分配的福利化。

    基于此,保障房成新的“贫民窟”,当然绝非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保障房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也应毋庸置疑。但假如保障房现实中的确有沦为新的“贫民窟”的可能,甚至因为基本交通生活配套的不足,而根本发挥不出保障的效用,恐怕同样值得反思。无论如何,保障房更应补足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的那块“短板”,而不是把保障出新的“贫民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