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封堵并非解决“井下蜗居”的人性之道
时间:2013-12-07 20:32:54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王传言 

  6日上午,位于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附近的多个热井,不少酒店工作人员正在用水泥方块将井口封死。近日,一则“井下蜗居”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经过探访附近十多处井下发现,每个穴居井盖有两个出口通向地面,在平均不足6平米的“蜗居”空间里,堆置着各类生活用品,例如吃剩的馒头、用过的被褥、衣服、蜡烛、球鞋、雨伞等等,住在这里的男女老少中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4岁。(12月6日 中新网)

  如果仅仅发现一处“井底蜗居”的现象,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一则新闻。然而,如果发现很多这样的“井底蜗居”现象的话,就不得不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人们选择这样的蜗居之地。而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对于这样的“井底蜗居”者,难道只有封堵井口这样的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吗?如果如此的话,这样的问题早就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在城市管理者一旦封堵这边的井口,而又不能封堵那边的井口,更不能将所有的井口都封堵起来。如此“猫捉老鼠”的游戏早就可以休矣,而是从人性化的角度以及制度的可行性上分析其中的利弊。单纯采取封堵的措施只能扬汤止沸而不能釜底抽薪,只能闹出各种笑话而不能解决真问题。

  对于“井底蜗居”来说,人们不难想到曾经的“蛋形蜗居”,甚至在北京胡同顶层的蒙古包,而“蜗居”这个词本身的出现就说明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局限性。而各种定语修饰在蜗居之前的话,必然也是触动最终的房价的弦。试想,如果人们能够承担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房租的话,纵然地下室也可以接受。但是,必然有这样的一个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的边缘流浪。他们之所以选择井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免费。而却忽视了其中更多的安全隐患。对于井底的状况,可谓安全隐患丛生,一个是缺氧,一个是一旦发生危险无处逃避,可以说,他们选择井底居住无疑就是将自己的生命拴在裤腰带上活着。

  而城市管理者动辄封堵的措施,多么像广州为了驱赶流浪汉而在大桥底下浇筑的锥子之地呢!在两者之间,相似的点就是城市管理者非人性化的管理,只是看到眼前的问题而忽视了长远的问题,只是为了表面的好看而选择了这样的逻辑。试问,将流浪汉驱逐到大桥底下之外,难道就不会去别的地方了吗?同样的道理,将井底居住的人封堵起来,他们难道就不会选择其他的免费居住的地方吗?肯定需要。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井底居住的这些人,竟然很多被遣送回家。如此一来,难道他们就不能再回去了吗?如果回去的话,问题难道就不是问题了吗?可见,城市管理者的短见和弱智所在。

  当然,最为关键的问题无疑就是降低房价,让所有的人能够承受其房租的价格。这样的话,各种行为艺术以及现实的悲剧都不会发生。而无论如何,都会有社会的最底层和低收入人群,而在这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一种社会救助的方式,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网”。所以说,城市管理者若想真正解决“井下蜗居”的现象,唯一可行的道路那就是采取人性化的方式,探究人们选择如此居住的根源并给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案。否则,封堵只是暂时的,问题将会是永远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