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镇医保结余7600亿”是对福利的压制
时间:2013-12-03 17:28:28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传涛 

  近日举行的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近日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表示,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1年的结余率最高达到35%。(12月2日《经济参考报》)

  城镇医保有结余,准确来说不是新闻,因为近乎每一年,我们都会从不同的渠道听到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但是,城镇医保结余7644亿元的消息,仍着实吓了公众一跳,面对这一华丽的数字,公众心里既兴奋,也郁闷。

  兴奋的是,医保基金作为一项公共资源出现如此之多的结余,等同于大家拥有了一块非常大的蛋糕;郁闷的是,这块大蛋糕越来越大,却与大部分老百姓没有几毛钱的关系。以至于产生了某种不对称的资源配置现状: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是医保基金的几千亿元花不出去,医保基金的管理正面临效率低下难题,体现在民生上,则构成了一种福利压制。

  城镇医保基金出现如此大的结余,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报销比例过低,许多药种不在报销目录中,全国各地的医保机构没有及时更新医保覆盖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目录;第二,对医保受益的门槛设置较高,比如,笔者所的城市的住院报销起付线为1500元,老家县医保的住院报销起付线为800元,即如果住院花了不到1500元或是800元,完全由个人承担;三是,“没病的高积累,有病的缺兜底”,年轻人的投保数额较高,但住院机会却非常之少,几乎花不着医保账号里的钱。

  体制性的原因分析,似乎有些晦涩难懂,对于普通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而言,其实,只搞明白一个最粗浅的问题就心满意足了——我们缴纳了医疗保险,个人承担一部分,单位承担一部分,为什么在我们所谓的“社会保障卡”或是“医保卡”中,却只有一半的数额?而这一半的数额,本就是我们自己缴纳的钱,为什么还称为“社会保障卡”或是“医保卡”?社会给我们保障了什么?医保制度给我们服务了什么?而且,医保制度设立那么高的报销起付线和那么低的报销比例,符合“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医保资金管理精神吗?

  蛋糕已经做大,甚至已经富到流油,老百姓却仍然在看病问题上“食不果腹”,这样的突兀对比,太伤感情。对于医保账户管理部门而言,不提高报销比例、降低报销门槛,已经没有任何说得过去的理由和借口,那么,顺应民意用丰腴的医保基金来补偿“看病贵”和“看病难”带给民众的创伤则必须要提上日程。

  常识再次要重申,医保基金里的钱,是广大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是政府部门的金库,因此,这里面的钱不是越多越好,数据不是越华丽越有面子,相反,如何提高这笔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保制度带来的福利惠及,才能够体现新医改的优越性,才能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