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供给管理成就住房梦想
时间:2013-11-11 20:34:3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荆林波 

  解决泱泱大国的住房问题,是道世纪难题。我们应当提高认知水平,从各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自主性需求

  “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对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住房问题的战略判断。

  有媒体梳理,今年两会以来,除了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不动摇”,中央并未出台新的调控政策。与此同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部分调控严格的二线城市,却出现了房价的明显上涨,特别是9月以来,各地“地王”频现。这个背景下,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严苛的“限购令”勒不住脱缰的房价?而今,当政策重心从需求转向供给,又会给住有所居的梦想注入哪些新鲜力量?

  众所周知,需求与供给是影响房价的两大因素,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两大着力点。回顾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主基调是以需求管理为主、供给管理为辅,把“支持自住性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基本方向。的确,把调节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可以挤出部分的热钱炒作,促使商品房回归商品本位。然而,一些地方“限贷、限购、限价”三管齐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一定范围内还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

  究其原因,有一些是执行层面的“折扣”问题,但更多是忽视了有效供给的增加。自主性需求是刚性需求,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纠结。片面的需求管理可以抑制投机与投资,却无法压住这种旺盛的“刚需”,更难以理顺需求层次的多元化。甚至,个别的以增加交易环节成本的税收政策,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不出意料转嫁到了购房者头上,使其有苦难言。这些都让政策的效果背离了调控的初衷。

  “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解决泱泱大国的住房问题,是道世纪难题。我们应当提高认知水平,从土地、信贷、财税等各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自主性需求。

  首先要千方百计保证住宅用地的供应。房屋建在土地上,土地供给是住房供给的前提。过去三年,我们始终没能完成土地供应计划,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更是连续多年未“及格”。以广州为例,2012年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仅为2.55平方公里。而在北京,2012年全年共成交经营性用地372公顷,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1%。可见,只有从增加土地供给入手,稳定“面粉”的价格,才能稳住“面包”的生产,避免“地王”与恐慌情绪。

  这里所说的供给管理,包括3600万套(户)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市场化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两个方面。如果说前者考验的是政府的责任,后者则反映了市场化的大势所趋,考量的是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市场的需求需要市场的手段来解决,不能指望政府的大包大揽。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不少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冰火两重天,住房供应相对充足但潜在需求相对较弱,甚至个别地方的“空城”“鬼城”还存在泡沫破灭的风险。这就要求顶层设计者,在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上,不搞一刀切,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让每个城市都成为宜居之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