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气污染致癌 转型没有退路
时间:2013-10-19 19:50:20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那云风 

  世卫机构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最重要的环境致癌物,甚于被动吸烟”。这样的消息令人忧心。

  谁都清楚,大气污染意味着什么,对于那些被雾霾笼罩的大城市更不必说。尽管具体到每个人,其致癌几率不高,但问题是,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这样的大气中,无处可逃。尽管不至于都患癌,但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生命面临的危险系数会在无形中增加。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京津冀等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大气污染防治法”到此次大规模治污行动中的严厉惩处制度,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了。然而,人们依然在忧心,忧心清洁空气成空,何也?就在于欠缺观念这个东风。很多污染难驱、屡治屡污,即使有太多的客观原因,最终都归结为主观上的不重视、不以为意之故。其结果必然导致治污行动慢吞吞、挠痒痒。

  那么,此次大气污染致癌的研究结论,会对我们的观念造成冲击吗?未必。只有在面对GDP下滑、面对财政收入减少、面对政绩不能凸显、面对企业关门职工下岗等关键利益的较量时,我们才能判断治污的决心到底有多大,观念是否已真正转变。

  发展转型、经济转轨、生活转变,没有退路,不转就意味着失信于民众,不转就意味着失去治理能力。这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设定的硬杠杠。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淘汰落后产能、对“三高两低”行业进行关停。然而,这只是一种堵,更需要有疏。这个疏,关键就体现在一个“转”字。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转型升级,抑或是转变观念之类,核心都在寻找活路与出路,而不是给人以断路、死路。

  搞单纯而武断的死路、断路治理模式,其结果要么是手下留情、网开一面,要么是权力寻租,要么就是猫鼠游戏。寻找活路与出路,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增量改革,让每个人、每个利益群体都往前走,都能前进而不是成为障碍、形成合力而不是内耗。

  因此,这个转,体现在政府部门那里,就是坚决不要黑色GDP,宁可不要速度,也要发展质量,也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体现在企业那里,就是搞技术升级,寻找其他适宜生存的活路,这样污染项目就没有复生的基础;体现在民众那里,就是转变生活方式,尽量节约使用能源。

  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可能还需更多。当开车成为生活方式时,少开一天、不必要时不开车,也是为治污作贡献。当吃烧烤成为一种爱好时,少吃一点甚至改变这个习惯,同样功不可没。治污,正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在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