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扭转盲目追求土地城镇化倾向
时间:2013-10-15 17:10:3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蓓蓓 

  过去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但在这惊人的速度背后,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颇受关注,如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问题、工业用地扩张过快问题等。这都反映出目前我国“物”的城镇化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人的城镇化。

  人、土地、资金是城镇化的三个要素。土地、资金是为改变人的生存发展方式服务的,城镇化说到底是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融入现代城市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但在现实发展中,地方政府紧盯着的往往是钱与地,而作为城镇化主角的农民的权益常被忽视,结果是许多地方的城镇化更多的成了土地的城镇化。

  毋庸讳言,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很大程度上源自政府的卖地冲动及扭曲的政绩观,也源自获取土地的低成本。有专家指出,我国城镇化的制度基础,包括三大支柱(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经由行政审批设立城市以及唯有国有土地才可合法出让)和一把利器(征地权),总的特征是高度的行政权主导或政府主导。原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一旦被划入城市范畴,在法律上就成为国有土地;从农民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唯一合法的通道就是带有行政强制性质的征用或征购;最后,究竟多少国有土地可向市场出让,也由政府决定。政府往往能以低价征得农民的集体土地,然后以高价出让给厂家、商家,这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借城镇化大规模圈地囤地,就是看中了其中的巨大利益。我们收到的大量读者来信中,不时有反映政府强征强购农民承包地问题的。此外,为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客观实际需求和承载能力,盲目招商引资,上大项目,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低效、粗放程度不断恶化。见“物”不见人,“鬼城”频现,成为我国城镇化浪潮中的一大怪象。

  盲目追求土地城镇化的另一恶果就是债台高筑。巨大的财政负债迫使一些地方政府更依赖于卖地换钱,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大量城市有一半甚至2/3的城市建设资金都来自土地出让。审计署的调查显示,2010年底政府性债务大概有40%左右要靠土地收入偿还。

  近日,国土资源部官员撰文称,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转移1400万人,用地287万亩。如果城镇化率达到80%,至少还需要8000万亩土地。而资源总量短缺是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上,宜居生产空间只有约300万平方公里,而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土地仅约180万平方公里。另一方面,13亿人口要吃饭,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

  鉴于此,土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中土地利用低效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破解之道在于加速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专家认为,如何在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增值收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城镇化的积极性,将关系到整个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进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