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自行车无路可骑的窘境该如何破解?
时间:2013-09-27 23:02:50  来源:红网  作者:吴俊 

  初秋时节,记者选择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至朝阳路一带以及护国寺街一带分别体验骑自行车出行。不骑车不知骑车难,刚骑上车便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准备上路时,才发觉自行车几乎无路可走——一排排汽车早已把部分自行车道占满了。自行车只能在靠近机动车道处骑行。(9月26日《人民日报》)
  
  作为自行车王国,曾几何时,市民上班、买菜,自行车都是不二的选择,大街小巷里,自行车穿流其间,畅通出行,好不热闹,构筑成为了城市里的另一道“风景”。然而,随着新型城市化的推进,作为曾经的“代步”工具却沦落到无路可骑的窘境,令人心酸,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低碳环保、通行效率高,还有健身功能,加之出行成本廉价,这些特点,倍受市民追棒。然而,在不少城市,非机动车道被挤占,自行车无处停放,一些场所甚至将自行车拒之门外,让自行车绿色出行成为奢望。
  
  究其原因,一方面,规划设计不到位。一些城市的部分道路,在规划、设计之初没有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只好与道牙上的行人抢道;一些道路虽然划定了自行车道,但其上停满了机动车,成了机动车停车位,导致自行车无奈闯入道路中央危险行驶。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少城市既缺少自行车存放处,也没有完善的管理措施,自行车无处停放、频频失窃,更有甚者,一些宾馆、酒店、写字楼把自行车拒之门外,许多人因此被迫放弃骑车出行。
  
  此外,市民环保意识薄弱。市民的鄙视、企业的抱怨,社会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骑行人未免产生自卑心理,不得不换乘汽车、公交等交通工具,自行车失去了群众基础,发展举步维艰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我国城市的现实语境中,自行车难道就真得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答案绝非是肯定的。9月22日,是全国“无车日”,从新闻报道里,我们得知,北京、广州、福州等城市,大街小巷车辆不见减少,长龙阵阵的车流,冒出浓浓黑烟……“无车日”反而变成了“堵车日”。于是,媒体、职能部门又开始疾呼: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和推崇,营造绿色出行理念,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因此,推行绿色交通出行,自行车首当其冲。要破解自行车无路可骑的窘境,一方面,对于新建道路,要全面加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专门的自行车通道,真正的还路权于自行车和行人。另一方面,对于城市老街、老巷,要加快城市道路的改造升级,施工中考虑到自行车位泊车需求。同时,要大力推行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市民绿色出行,自学构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加强管理,充分保障自行车停放、使用的权利,鼓励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免费开放停车场所,严格对盗窃、损坏自行车行为的打出力度,真正确保骑车人生、财产安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