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清水河新县城为谁而建?
时间:2010-05-31 15:50:3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涛 

近年来,“民生”二字频繁出现在官方的各类文件中,有些人把这两个字已经烂熟于心,“解决民生问题”也似乎成了很多地方官的口头禅,百姓都在盼望父母官们能有所作为,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只是在鹦鹉学舌,并不真正去践行解决之道,似乎把建“国际化大都市”当成了头等的民生问题,当然,不是你不可以去建,只是要让民众心服口服才行。

十年前,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竟举债60亿元来建造新城。十年后,终究没有逃过南柯一梦的命运!如今新城建设集体烂尾,各种成型、半成型的建筑荒芜在原地。如此贫困之县,为何会上演如此疯狂的奢华事件?清水河新县城,究竟为谁而建?谁又该为当初的决策买单?

还原清水河县

清水河县因境内有清水河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南部,隶属呼和浩特市管辖,距呼和浩特市116公里。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但97%的土地都是丘陵沟壑。辖3镇3乡及两个经济开发园区,全县总人口13.6万,其中县城内人口5.2万。

清水河县境内矿产资源较为富集,且具有品种多、品位高、储量大的特点。已发现和开采的有石灰岩、煤、耐火粘土、高岭土、铝土、紫砂泥、大理石、长石、铁石、云母等30多种。

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三线城市,清水河全县有可耕地面积70多万亩,农作物以种植粮食、油料为主,品种主要有豆类、马铃薯、玉米、高梁,还有少量瓜类,蔬菜、线麻等经济作物。清水河县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之一,全县大部分坡梁、沟壑地适宜发展林业。全县林木保存面积达到12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7%。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清水河县的工业发展一直较为滞后。目前,该县由建国前232家简单的手工作坊发展到覆盖日用陶瓷、化工、建材、造纸及纸制品、印刷、酿造、塑料制品、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绒毛加工、工艺美术制品等工业体系,但仍缺乏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几乎为零。“十五”时期,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84万美元,引进区内外到位资金也只有11.1亿元。

历经多年的发展,清水河县目前仍然属于老少边穷的国家级贫困县。据一份材料显示,2009年该县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为14747元,农民为4600元。与内地多数地区一样,清水河县大部分年轻人被吸引去了经济更发达的地方,现在仍留下来的,多半是无法从这里走脱的人。

清水河县依山而建的旧城区面积仅为3.4平方公里,一条主干道自西向东、自下而上贯穿全城。约8公里长的主街道也不甚平整,有1/4仍是土路。据当地居民说,一到雨雪天气,城里的道路就泥泞不堪,而这种状况多年来从来没有改善过。一位刚调到清水河县委工作的年轻人说:“我离家13年,回来之后没感觉到任何变化。”

据清水河县政府的财政收入报告显示,2009年度该县地方财政收入约为1.8亿多元。单从这份报告来看,清水河县的经济比起之前确有了一定进步。但当地居民依然怨声载道,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县里不仅把仅有的一点钱全都用到了新城建设上,还欠了许多外债,而旧城区的建设则几乎停滞不前。”

为民生还是迎合长官意志?

新世纪的前十年被誉为是资源大省——内蒙古的黄金十年。相关统计显示,2001年至今,这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广袤省域的省份,以能源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驱动力,GDP增速每年高居全国榜首。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内蒙古开始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2001年内蒙古的城市化率为36.8%(按总人口中非农人口所占比例计算,下同),而《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底,内蒙古的城市化率已达47.2%。不到十年时间,其城市化率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有数据显示,同样狂飙突进的还有其固定资产投资,2000年,内蒙古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刚过400亿,2003年即突破1000亿,到2009年,已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而今年1月的内蒙古地方两会上,称2010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00亿元”。

当内蒙古自治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高歌猛进的时候,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份子,清水河县却显得步履蹒跚,其城市化率远远低于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也似乎越来越重。

1998年,呼和浩特市委领导一次来到清水河县开会,讲话中建议:鉴于旧城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妨碍地方经济发展,不如换个地方建新城。2001年到2002年期间,上级领导再次到清水河县,重提建设新城区一事。

是搬走居民还是搬走县城,当地官员承认,这个问题在心里徘徊了很多年,“历届县领导也都想挪个地方大展手脚”。而随着上级领导的数次提议,新城建设正式起步。2002年,清水河县作出一个很体现决心的决定——它将举全县之力,用远远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庞大投资,在老县城26公里之外建造一个新县城。
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规划,也是当时清水县领导“梦”开始的地方。根据2002年制定的清水河县新区建设投资估算表,新城整体建设总投入将在61亿元左右,而当年,该县的财政总收入为3200万元。

当问及清水河县相关负责人,当初决定修建新城的初衷是什么?该负责人则拿出了《清水河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清水河县新区建设用地情况说明》。该《说明》显示:“清水河县城城市建设滞后,县城基础设施很差,街道狭窄,排洪排污能力很差,每逢降雨,洪水顺山而下,街道就变成了排洪渠,时常危及临街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位原来的县领导也描述说:“夏天要是突然下暴雨,清水河县城大街上都能淹死人。大雨一来,摆小摊的来不及收拾,赶紧就跑,货物都被冲到地势低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就出来抢东西。”

该领导解释,清水河县旧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改造旧城的成本太高:“居民都在七高八低的地方住,很多都在半山腰,怎么把下水道铺上去?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太高,我们当时反复做成本核算,真的没法整。”

除此之外,迁县的另一个考虑是,县城处于两山之中,面积狭小,无法扩建;并且一直以来没有规划,随意布局,没有有进一步建设的空间。当时县政府正打算发展工业、招商引资,以县里的情况,即便企业愿意入驻,也没有空间供其建设工厂、宿舍或进行生产。
只不过,没有人考虑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投资!

明星规划何以变成烂尾楼群?

遥想当年,清水河新县城的建设也算得上是内蒙的明星规划之一。然而,十年过去,宏伟的造城计划宛然成空。破败不堪的老县城依旧破败,梦想的新城也并未如神话般崛起。只留下一片半途而废的烂尾楼群。

5月7日,《法治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散落在宽阔的道路两旁的大楼中,有9座已成型,还有8座未建成,呈“裸露”状态。远远看去,占地6000多平方米、已竣工的清水河县新党政办公楼在楼群中显得格外醒目。由于四面透风,建筑面积达7300多平方米的党政办公楼里积着鸟粪,过去的几年间,这些长着翅膀的生物将这里看作自由的领地。

其实,资金的短缺和土地使用的违规,注定清水河县城的新建必然失败。2002年,清水河县的财政收入只有3200万元。而新区建设需要61亿元,分别包括:基础设施建设52231.10万元,第二产业产业化项目投资额为269021.42万元,第三产业各类项目投资总计为21060万元(二三类产业化项目包括流动资金),住宅建设工程投资132562.50万元,市政公共设施项目投资额67890万元,其他费用38299.47万元,基本预备费17431.9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2776.47万元。

如何筹措这一如同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费用?当时的县领导决定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路。在资金筹措方面,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占26.23%,申请银行贷款占11.36%,申请国家投资占12.48%,申请地方投资占12.48%,对外招商引资占31.94%,当地政府自筹占5.42%。而据原相关领导介绍,清水河县当时还有1000万左右的债务要填。

随之而来的火电厂项目,成为了清水河县建新域的“押宝”对象。据相关人士介绍,时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牛玉儒给清水河县引荐了一个大投资商———香港华润集团。当时香港华润要与北方电力计划联合投资一座2×60万千瓦、4×100万千瓦空冷发电机组大型电厂,投资总额达上百亿。县领导当时认为,“一旦火电项目落户新区,它所产生的带动作用巨大,一举可以解决新区人气聚集的问题。”

然而,一场始料未及的事件发生了,2006年,内蒙古发生新丰电厂的违规案。同年8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点名批评内蒙古违规建设电厂高达860万千瓦,并责成自治区主席和两位副主席向国务院作书面检讨。2007年3月,国家“十一五”小火电关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清水河县的火电项目最终腹死胎中。
与此同时,清水河县关于开发区的申报也遭遇政策限制。2006年,国家严格核定开发区范围,暂停了开发区扩区、升级和新设,当年年底,中国各类开发区总数核减70%,面积压缩65%。清水河县的开发区申报也被“搁浅”。而新城的政府大楼则早已投建。

该县原副县长闫耀说,新区建设从第一天起,就是边建设、边申报、边审批的“三边工程”。他解释说,向国务院层层申报,没有四五年批不下来,但地方要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按照当时风气,都是“先上车后补票”。

清水河县国土局曾多次申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直到2008年2月,修改过的清水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才获得通过。而此时,清水河新区于3年前已基本停工。随着资金链的进一步断裂,新城建设最终全面停工,现就剩下9座已成型的和8座未建成的“大楼”矗立在那儿。

巨额外债何时还清?

如今,新城烂尾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正在慢慢显现,有知情人士透露,不少单位都为此背上了外债。有媒体经过测算,从新城项目投资比例看,清水河新城建设靠外资投入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以全县可支配财政收入来估算,至少需要30—50年才能还清外债。

根据清水河县财政局提供的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报告显示,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786万元。这就意味着还清外债,对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但这只能由当地的政府和民众来承担。

现在,每当有建筑商过来讨债时,县里面的领导只能尴尬地躲起来,或者继续往下拖。前不久,一家施工单位因清水河县政府拖欠工程款而将后者诉至法院,终审胜诉后,却迟迟难以执行400万元的案款。

2008年8月,呼和浩特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查封了清水河县政府的400万元存款,而后考虑到清水河县的实际困难,加上县政府为此作出了还款计划的书面承诺,法院便又进行了解封。据当时同去查封的知情人透露说,政府的该账户上也就只有3000万余元。

2009年12月,清水河县190名60周岁以上的离退休老年人曾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写信,反映清水河县政府一直未兑现退休和在职人员2001年至2004年的医药费,以及4年的取暖费。

十年轮回之后清水河旧县城破败依旧。县城里很少有像样的楼房,大部分人仍然住着平房,山上甚至还有人生活在窑洞之中。而在农村,至今部分村庄还无路可通,出行要靠毛驴,饮水往往还得靠社会捐助的母亲水窖。

前不久,清水河县城建局副局长王敏告诉记者,现在,清水河县已启动停滞近10年的旧城改造,县政府也不再搬往新区。该县副县长韩宇说,县里对新区规划做了调整,正在修建一条公路,打算将新区和20公里外的工业园区联通,今后两者将合并,称为“清水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颇令人深思的是,当年拍板新城建设的官员们,几乎个个都有了更好的去处。一位当地官员说,“从1995年划给呼和浩特市管辖至今,清水河县先后更换了八任县长,全部正常调离,没有一个受到新区‘烂尾’的影响。”如,原县长云院祯于2004年年底,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扶贫办副主任,如今为呼市纪检委副书记。张亮在清水河县任书记(正处级)6年,于2007年被调回呼市,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如今是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为副厅级干部。与此相对照的是,普通市民只能在破旧不堪的老县城里无奈地等待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