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时间:2013-06-22 00:42:0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基于对“四化”的重要性、关联度和存在问题的科学分析作出的战略决策。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四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关联中发展的;“四化”的作用也不是单独发挥的,而是在融合、互动、协调中实现的。主要表现: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需要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良性互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城镇是制造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场所和载体。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两个“轮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三是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相互协调。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仅仅依靠城镇化,忽视农业现代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容易导致农业萎缩和引发“城市病”。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四化”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但是按照同步发展的更高要求,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够。我国工业化进展很快,但数量扩张特征明显,产能过剩;信息化仍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多数企业的集成应用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融合放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城市群内部产业功能定位和分工不清晰,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安排,不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服务功能薄弱,人口承载能力不强。两亿多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充分融入城镇生活,城镇化质量不高,难以为工业化提供需求支撑。三是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农业就业结构演进慢于产业结构变化,大量人口滞留在农村,不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比较效益低,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低于城镇居民,影响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构筑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集群、城市群布局、人口分布相衔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三是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流动,使农业更多得到城镇化、工业化支持,促进农业发展专业、规模、集约生产,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