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一点“不开发区”
时间:2013-06-17 21:46:4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申琳 

    在南京、无锡一带进行城镇化调研时,听到当地领导提出一个新理念:在城市周边建设“不开发区”。一些地处城郊、风光旖旎的乡村,非但没有淹没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反而被规划建设成“美丽乡村”。

  推进城镇化,一些地方往往想的是“扩大城市,缩小农村”,似乎只要把田园牧歌的宁静乡村变成钢筋水泥森林,城镇化就大功告成。这种摊大饼式的城镇化,无疑与新型城镇化的要义相去甚远,把城镇化理解成简单的“空间化”了。

  看上去,通过建设大片开发区、住宅区以及大学城等,土地被征用,农民进社区,似乎实现了与城市的无缝对接。实际上,社保、就业、医疗等与城市的差距依然明显,农民虽然上楼了,但是与城市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集中居住、化村为镇,只是城镇化的外在形式。人的城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城镇化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让农民搬离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更不是推行有速度无质量、有规模无内涵的城镇化盲目扩张,而是应该将城市文明延伸至郊区等周边地区,让农民充分享有就业、保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等城市文明成果。唯此,才可能避免产生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的发展隐患,避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伴生灾害”。

  对盲目扩张空间的危害,一些地方领导并非不清楚。之所以难以遏制扩张脚步,原因恐怕还在于“土地财政”冲动利令智昏,导致执行中央政策走形变样。一些地方借城镇化之名行土地开发之实,或是拆并村庄,搞“造城运动”;或是大拆大建,搞“房地产化”,地方财政财源滚滚,农民却面临着“被上楼”的尴尬。

  与疾风骤雨、大跃进式的城镇化相比,“不开发区”的思路看上去确实有点“不过瘾”,但恰恰体现了一种审慎科学的态度:不是急于求成,不是大跃进思维,而是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人的城镇化要义力求准确把握,或许还有看不真切、需要思考探索的地方,那么,宁可“不开发”,也要力避“乱开发”。不单纯追求空间的城镇化,更着眼于人的现代化。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身体上楼了,但是身份还没有上楼,农民就可能成为无根的柳絮。在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中,尤须把握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勿使城镇化走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