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科学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
时间:2013-06-17 12:43: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周一平 

    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有望近期召开。据悉,此次会议将成为规格最高的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届时,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建设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将正式公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
 
  此言不虚。有数据显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的建设投资。城镇化因此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发动机”。而伴随着每年上千万的农民进入城市,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城镇化运动,并且从中不断获益。
 
  在当前我国内需外需失衡、投资消费失衡的背景下,城镇化可通过促进基建投资,创造强大的内需,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内需持续扩大的良性互动,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驱动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按照目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6%,带来的城市消费增量足以创造相当于2007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
 
  同时,城镇化还有利于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使我国乡村成了落后、贫穷的代名词。而推进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相当于在城乡之间增加一个中间层次,有助于确立城乡互补机制,将农业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加速矿产、能源、人力等诸多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最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资源辐射农村,使城市和农村逐渐融为一体。
 
  更重要的是,如果城镇化能带来城乡一体化,则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镇。因此,城镇化为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使他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耕作中解放出来,在第二、第三产业中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由于部分农民转移到城市,使得留守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增加,间接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并提高耕地农民的收入。
 
  正因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城镇化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形式与速度、忽视内容与质量,大有“赛跑”进入城镇化之势。
 
  譬如,部分地区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滥占耕地,建农民社区,赶农民上楼。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合理拆迁的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将对整个社会肌体造成危害。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分工明确、布局科学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这些城市因缺乏统筹规划和建设,或不顾当地客观条件,提出超越发展阶段的人口、经济、城区面积等指标,但又因缺少产业支撑,演绎出有城无市的现象;或将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市中心,导致部分城区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部分城区甚至沦为“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
 
  还有,许多地方忙着城镇化,但并未作好为失地农民提供相应社会保障的准备。据统计,在最近新一轮城镇化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地的农民多达4000万~5000万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而仅仅是被就地城镇化。
 
  虽然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历程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但对于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这场城镇化运动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既不可能走过去那样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面对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思路来化解。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是,充分依靠科技创新和智力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软实力。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会催生一批以相关产业为依托的新兴城市。最典型的便是以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美国新技术的发源地——硅谷随之兴起,从一个世纪前的果园和葡萄园,变成了当今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3D打印、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崛起。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不谋而合。最大程度地释放科技创新的潜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必将带动一批城市的兴起。
 
  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新在发展方式。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污染、资源承载力有限等各种矛盾也会伴随而来。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必须依靠科学的力量。目前,相关部门已启动城镇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绿色节能与绿色建筑、城镇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等一系列研究项目,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也为如何利用先进科技解决发展难题做出了良好表率。
 
  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才能推动产业升级和城镇化加速。科技创新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例如,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建立现代农业,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然而,回顾过去,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由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来驱动。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在今天已经难以为继。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实现由“乡”到“城”的良性转变,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集成应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符合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乃大势所趋。因此,加大智力资源份额,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发展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