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打车软件该不该亮“红灯”
时间:2013-06-07 16:19:4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海涛 

    “嘀嘀打车”、“摇摇招车”……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打车软件,人们下载手机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叫车。有的出租车上装起了多个智能终端,随时接受乘客叫车。

  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种火热没过多久,就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政策,对打车软件亮起了“红灯”。先是深圳全面叫停了打车软件的使用,要求出租车司机删除软件。上海、武汉等一些城市的交管部门也表示,将严格禁止出租司机接受打车软件叫车。

  据说,叫停打车软件的理由,主要在于一些打车软件采取的“加价”机制。

  按照这些打车软件的约车规则,乘客在叫车时,可以主动加价以吸引出租车司机愿意来载客。比如,本来正常打表,要20元车费,但在早晚高峰打不到车的时候,乘客可以在叫车留言表示,自己愿意再多出5元、10元或者更多。而有的打车软件的客户端也会主动提醒乘客:“短途或郊区,司机空驶来接您成本高,建议加价……”

  监管部门担心,这加剧了出租车资源的分配不公。在加价机制的“激励”下,可能会导致加价现象蔓延、市场混乱。此外,也有不少乘客担心,自己的行踪等信息上了互联网,可能会被滥用,存在安全风险。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由此便“一刀切”禁止打车软件,就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因为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监管、细化规则来避免。比如,对加价行为、加价幅度进行严格限制,严禁出租车司机赚取不当利益;完善行业门槛,淘汰那些投入不足、缺少竞争力的软件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提高打车软件的服务质量。事实上,一些打车软件开发企业已经表示,不鼓励加价行为,而是通过内置广告渠道等赚取利润。

  打车软件缓解了人、车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具有广泛的生存基础。根据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调查报告,在北京等一些城市,53.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出租车的空驶率非常高,有时甚至能达到40%,加剧了城市拥堵。打车软件提供的信息撮合机制,减少了出租车的空驶时间,提升了利用率,其在缓解打车难问题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

  目前在美、英等一些国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叫车服务已成为趋势,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发送租车请求。租车公司通过卫星定位确定客户的位置后,会派最近的司机到达,受到市场欢迎。

  现代管理离不开信息科技和市场结合,出租车市场也是一样。使用打车软件,在互联网上就能打车,这是一种适应市场需求的模式创新。希望有关部门尽快细化管理规范,明确行业规则,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出租车叫车、约车方式,缓解城市拥堵,降低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强度,让人们打车更方便,出行更轻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