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人别对闯红灯“分档处罚”不领情
时间:2013-05-15 19:36: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知风 

    13日,深圳市交警局发布消息,从今年5月23日开始将正式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分档处罚”,最高100元的罚款额目前为全国最高。据悉,现场不配合执法者还可能被拘留,行人闯红灯将被记录到全国交通违法系统,不缴罚款者还将被记录进全国车驾管业务系统等,将被禁止办理考驾照等车驾管业务。(5月14日《南方都市报》)

    在被称作“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下,深圳市交警局发布的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分档处罚”,看似有些严厉,其中不但涉及到拘留的处罚,还“株连”到其他有关个人交通违法信息,行人习以为常的闯红灯,后果可能很严重。但行人别对闯红灯被罚不领情,这些处罚措施在维护公共交通秩序和安全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行人的生命安全。

    其实,不管对行人闯红灯处以何种处罚,于生命的代价而言,都显得微乎其微。当然,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对行人闯红灯处以相对的重罚,是不是符合“罪刑相当”的法律要义还有待商榷,但作为行人,要规避这种处罚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这不同于税收、门票等征收标准,缴纳者是出于被动服从地位的。而行人做到不闯红灯,据说在国外连三岁小孩都自觉遵守的。那么,对于一个具备起码交通常识的人,只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至于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有没有、严不严,可以说事不关己。

    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并强化到“分档处罚”,可能是“中国式过马路”的一道奇观。一条包括了保护行人生命安全在内的交通法规,却要通过处罚被保护者来维护,就像对汽车司机不系安全带的处罚一样,总有点让人不可思议。其中的“中国式”定义,究竟是“国情”还是陋习?

    “中国式过马路”,本意是指“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但称其为“中国式”,不但说明这种现象只有中国才有,而且这种不顾个人和公共安全的“利己”行为,也是符合某些“国情”的。如果把行人急着过马路相对于一些不顾子孙后代的经济开发项目,无不具有害人害已的共性。为了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的急功近利,人们还见得少么?

    而这种损人利已,甚至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来看损人也不利已的行为,就是在道德滑坡、诚信式微的社会背景下的陋习。在利益集团,可以无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大肆获取经济利益;在社会个体层面,就无视社会公德,满足个人私利。因此,谁也不愿意为了因保证公共安全,哪怕包括了自身安全的必需,作出“等一等”的姿态。这种在文明社会基本要求考量下显现的陋习,是与某些急功近利的“国情”相符的。称之为“中国式”,回味无穷。

    那么,对这种“国情”下的陋习进行“分档处罚”,就既有针对性也有广泛性的意义。作为社会个体,就首先应该对闯红灯被罚领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也就不难规避被罚的风险。然后让这样的认知成为共识,把这种“分档处罚”推广到所有害人害己的违法行为上。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幸福,为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急吼吼“过马路”的人们,是不是都在“红灯”面前等一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