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没“关系”最好去二三线城市就业?
时间:2013-05-24 23:24:51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许路阳,申志民,卢漫 

    调查显示约有两成受访学生表示为求职找过“关系”,两成学生称在今年求职中被“关系”等因素挤掉。

    新京报讯 日前,在新京报针对“最难就业年”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找工作是否动用过关系”一项,成了受访者颇为关注的焦点。调查显示,约有21.5%的受访学生承认自己为求职动用过“关系”。此外,还有21.5%学生因为“关系”、性别、户口等因素,在今年求职时有过“被挤掉”的经历。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李同学直言,自己求职不顺的原因就是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应届生该如何寻出路?一名负责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表示,学校应根据学生意愿,建议部分缺乏“关系”的应届生到二三线城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观点

    1 没“关系”应去二三线城市

    北京一家预算公司的古经理坦言,虽然公司层面会尽可能考虑平等对待每个求职者,但现实是,“关系户”往往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工作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陈同学说,如果一个毕业生关系不硬,在同等条件下的竞争中总是无法胜出。进不了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也挺好的,那边机会多,也更需要大学生去挥洒自己的青春。

    对此,北京一家重点院校负责就业辅导工作的冯老师说,对于家庭贫穷、缺乏“关系”的家庭,学校会给予一定经济补贴,并根据学生意愿建议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基层实现人生价值,例如做“村官”。

    2 二三线城市也“拼爹”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有‘拼爹’的现象。”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支持广大应届毕业生前往二三线城市就业,因为这是趋势,但他不认为一个学生因为没“关系”,就非要去二三线城市工作。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丁同学称,二三线城市更看关系,我进的这个二线城市单位今年就进来9个人,听说一半有关系。想进一些大型国有垄断企业也靠关系,我舅舅就在这样一个单位,每次查进来的应届生背景资料,肯定都有关系。

    葛玉好说,大学生要认清这种现实,以乐观的态度选择企业文化更为开放、平等的企业就职,毕竟自身能力才是大学生求职时最为重要的方面。

    3 有“关系”也会选二三线城市

    武汉一所重点高校研究生会的副主席刘同学,曾组织就业辅导讲座。在他看来,负责就业辅导工作的老师会重点考虑学校的整体就业率,而非针对每个学生作出具体建议。

    虽然他在一线城市缺乏用得到的“关系”,还在去年下半年求职屡屡因“关系”不硬而碰壁,但他认为,一线城市值得他去闯闯,“大不了闯不下去再回二三线城市。”

   据其介绍,像他一些在意向单位有过硬内部关系的校研会同学,也会选择留在武汉等二线城市。

    ■ 个案

    被“关系户”挤掉 托“关系”后被录取

    郑伟(化名)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研究生。

    面临毕业,郑伟从去年上半学期就开始为就业做打算,陆续向十几家单位投去简历。去年年底,郑伟看到北京一家央企在进行招聘考试,便报了名。经过笔试,共有18人进入面试。

    “其中17个人都是名校的研究生,只有一个女孩是湖南一所普通大学的本科生。”郑伟说,在和那名本科女生的聊天过程中,他得知女孩的父亲是这家央企的资深老员工。

    面试结果出来,18个人中只有6个人通过终面,获得了实习机会。本科学历的女孩是6人中的一个,郑伟在这6人名单之外,“实际本科女孩的笔试成绩比我低了4分,还有一个比我高出2分的女生也没进入面试。”郑伟说,最终,6人中只有两人被录取,本科女孩仍是其中之一。

    在准备这家央企面试的同时,郑伟也在做两手准备,他还报名参加了另一家央企的招聘考试。第一轮考试后,共10人进入面试。郑伟和他的一个同学并列第一。以第一名的身份进入面试,郑伟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优势。

    但这10人中,有两人是北京生源,“这家单位有招聘本地生源的指标。”郑伟说,在这一情况下,他感到与本地生源相比,自己被录取的几率变小了。这是一家他特别喜欢的单位,不想错过这个工作机会。于是为了更加稳妥,他想到了托关系。

    郑伟说,“关系”是和他比较近的人,也是这家央企的员工,“倒没有花钱、请客这些程序。”最终,10人中只有郑伟和一名北京男生被录取了,与郑伟并列第一的同学未被招入单位。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关系’有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但当我‘托’了人时,等结果的时候就更有底气和信心了。”郑伟说。

    上海没“关系” 返乡后欲做村官

    “托关系其实也不是我想要的方式,但有时候就是没办法,可能我的成绩、能力不比别人差,但如果只单纯凭自己,真挺难的。”

    24岁的东北人孟莹(化名)从小就没怎么离开过家乡,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东北一所普通高校读的。

    去年9月研二开学后,她就跑到上海,开始了一段边实习边找工作的经历。因为学校不是重点高校,她感觉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在上海,她一直想找份媒体或企业文职工作,一家网站的副总面试她时她就问:“能不能让我做新闻编辑?”“能。”副总这么回答。她觉得有谱了。

    今年过年时,家里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都跑来劝,说在家附近随便找份工作得了,亲戚们也可以帮上忙。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她还是告别了父母,去网站先实习了一段。结果,她感觉自己“被骗了”,只能做不喜欢的论坛编辑。很快,她回到了家乡。

    4月时,孟莹得到了一家地方电视台招聘两名编辑记者的消息,经过努力,得到了面试机会。

    想到这个电视台还能给事业编制,孟莹想起了托关系,“托关系其实也不是我想要的方式,但有时候就是没办法,可能我的成绩、能力不比别人差,但如果只单纯凭自己,真挺难的。”她说。

   她四处求人,最后,一个朋友的朋友说认识电视台所在城市的政府分管领导,帮她打了招呼。在面试现场,她碰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3个本院的女生。虽然临场发挥没到理想状态,但孟莹觉得,自己还有希望。

    可等了一周后,得到的消息是:自己被刷掉了。一同面试的同学后来说,不仅是她,4个人都没有被录取。孟莹随后打听到,她的笔试和面试成绩都是第一,“第一,还是被挤掉了。”孟莹无可奈何。

    与此同时,她又开始考公务员了,大四保研后,她就开始公考,仅省考就考了3次。这次,虽然亲戚的关系没能帮上忙,但她已经通过了当地村官的面试,就差体检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