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孩子缺失的不仅仅是自然
时间:2013-05-18 21:06:21  来源:北青网  作者:线教平 

    近日一则调查显示,12.4%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倾向,在他们的童年里,“池塘边的榕树、秋千上的蝴蝶”只会出现在课本里和屏幕上。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他指出,当今儿童群体正显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等问题,这与缺少和自然的接触有极大关系。

    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周的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孩子仅占4.8%,户外时间7~10小时的仅占9.3%,3~7小时的占37.4%,而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孩子则达到48.5%。“宅”成为了很多孩子的生活方式。

    “宅童”的产生原因很多。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证安全和卫生,泥土不准摸,昆虫不准碰,灌输一种户外很脏很危险的观念;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而电子产品强大的娱乐功能,又进一步培养了更多的“电子宅童”。

    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乐园。缺失了自然,就等于丢失了孩子的童年。

    大自然的缺失,会失去童心的快乐。在孩子们心中,快乐是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这个空间只有大自然才能给他。无法取代的年龄,要做无法替代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事,这样才能为孩子的一生打下明亮的底色。

    大自然的缺失,会失去感知的能力。一旦孩子们的眼睛被无数快餐式的信息霸占,思想被课本知识填充,就会越来越少被自然的伟大所感染,越来越少为生命的奇妙而惊叹。

    大自然的缺失,会失去探索的欲望。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都来自变幻无穷的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离大自然越远,他们的观察空间就越窄,所发现的疑问就越少。批判思维在悄悄钝化,最宝贵的创造力在遭到扼杀。

    有一种爱叫做“放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们约束太多,设计太多;常常抱着“为孩子好”对他们干涉太多,管教太多。我们为他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学习,希望他们赢在起跑线,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们反而被压抑、束缚,赢得了功利的考分,却输掉了整个童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