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
时间:2013-04-24 20:44:5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完颜平 

    前不久,南京市某小区“一批麻雀”突然死亡,在H7N9禽流感发生的敏感时期,“天上居然掉死鸟”在各种猜测中,官方微博“@南京发布”第一时间回应公众,经市农委确认,这些死亡麻雀H7N9检测结果全部呈阴性,因此判断麻雀集体死亡不是禽流感所致。“至于麻雀为什么会死亡,需经过其他测验论证,结果出来后,会尽快发布”。

    面对突发事件,以权威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防止引发“恐慌”等社会性问题,当然是一种进步。但笔者以为,有些事情不能止于一次“发布”。

    追问这批麻雀为什么会死,不仅因为公众有这样的权利,还因为有更多困惑待解。麻雀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排除禽流感所致,会不会是食了有毒的谷子,饮了有毒的水,吸了有毒的空气,即便不是一毒致死,而是综合致病,“死了还找不到原因”亦有可能。但我们不得不想,原本繁衍力超强的麻雀,怎么会遇到如此的生存危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动全民打麻雀,在纪录片《新闻简报》中,一只麻雀落在电线杆上,人们爬上电线杆;落到房顶上,人们爬上房顶;落到树上,人们又爬到树上,挥舞着竹竿驱赶。最后,麻雀活活累死,从空中掉了下来。于是,人们“欢呼雀跃”。

    但今天麻雀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人们却一点也笑不起来。其实,有生存危机的又何止麻雀,“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圈里养的,地上长的”,都可能面临知名或不知名原因的死亡。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在研究抗病毒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污染自己的病毒”。我们可以选择“不吃鸡”,但不可以选择不喝水、不呼吸空气。

    麻雀之死,折射人与自然和谐之殇。及时向公众说明“麻雀之死不是禽流感所致”,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底线,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有效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上负起责任、奋力作为。不能认为这只是一市一地的任务,更不能为“死鸟没落在自家小区”而暗自庆幸。从麻雀之死中举一反三,抓住可能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伤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问题,“一件一件抓紧办,一年一年接着干”,锲而不舍地创造“绿色的生命银行”。如此说,“麻雀为什么会死”可能确实会“尽快发布”,但要真正认识雀死之殇,并从源头上治理还须有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