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人不可变成一个个“孤岛”
时间:2013-05-02 21:21: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叶琦 

    笔者住在一个“老社区”,清晨黄昏,总能看到很多老人散步遛弯。有次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原来住在这里,后来搬到了设施、环境都更好的小区,却总愿意回来走走,因为“老朋友都还在这儿,有感情”。

    的确,老人与社会的接触变少,没事时想找人说说话、打打牌, 常情所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关上防盗门就是一个世界,“原子化”的生存状态,让老人难以排解寂寞。人老了,似乎就从社会构成网上脱离下来了,这种“隔离”感是养老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事,老人的生活质量,光靠“关门闭户”式养老可支撑不起。搬个重物,要人搭手;小病小灾,也要人照顾。子女上班了,或者家庭需要照顾的老人数量多,问题一下子就凸显了。所以,高质量的居家养老,一定不仅是“小家”,更是“大家”;一定不仅是“我”,更是“我们”——健康的社区生活、积极的公共服务、有效的社交重构,非常必要。

    这背后,需要强大的社会支持。虽然老人也可以自发地形成社团——比如公园中的“老年欢唱团”、街头的“大妈秧歌队”等,但更多服务,却需要社会管理者系统化地去完成。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广场上老人舞的扩音器,经常引起周边居民抗议,可见老人活动场地之缺。居家养老的呼叫系统如何建设完善,如何有针对性地服务困难群体中的老人,怎样更合理地对购买养老服务进行补贴,把这些问题回答好,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能力。

    城市中,居住比较集中,愿意花钱、有心做事,社区居家养老还比较好办。放到农村,可能问题更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很多农村老人唯一的选择,公共服务和专业服务欠缺。而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近六成生活在农村,他们更需要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农村社区的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下大功夫促进。

    养老既是家庭责任,又是公共问题。在目前的实践中,前者较实,后一条腿还不太能跟得上。老人和社会连结起来,“每个人都不是孤岛”,这不仅是一种人文情怀,也应该是养老宏观设计的一个具体指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