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罚”得出马路文明吗?
时间:2013-04-11 17:58:26  来源:人民网评  作者:李拯 

    即日起,北京将严惩交通违规行为,“带头”闯灯的行人将面临罚款。“在路口凑够一拨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度笑傲江湖,任他红灯绿灯,不管车来车往,给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如今终于迎来了重拳治理的冬天。问题是,单靠严管重罚,能“罚”得出现代马路文明吗?

    毛泽东同志说过,“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同样,没有执法之帚的清扫,公共文明也不会自行建立。新加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陋习遍地,随后新加坡政府出台一系列“高压手段”,比如随地吐痰罚款50美金、在被禁止的墙上涂鸦将受鞭刑等,人们从难以忍受到潜移默化,新加坡也就一变而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可见,对微小过失“零容忍”,是通往公共文明的重要路径。“中国式过马路”风行各地,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破窗效应”:因为第一个向“破窗”投掷石块的人未受处罚,就会有更多人向“破窗”投掷石块。带头闯灯的人安然无恙,更多人就会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下理直气壮地违规,重拳治理的基本思路,正是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惩治微小过失,防止演变成“接天莲叶无穷碧”。

    然而,如果只有严刑峻法,恐怕也独木难支、失之偏颇。且不论如此严管成本巨大,有可能蜕变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运动式执法,就说闯灯行为背后,除了公民素质之外,就没有交通管理不健全、公共服务欠完善的责任吗?雷霆万钧的利剑高悬固然不可或缺,完善服务的春风化雨同样至关重要。

    红灯时间长、绿灯时间短,好不容易等到绿灯亮,行人还没有挪开脚,右转弯的车辆就蜂拥而上……红绿灯设置的不尽合理之处,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短板,不会因为严惩闯灯行为而自动消失,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欲改变“中国式过马路”,先调整“中国式红绿灯”。暴风骤雨式的严管重罚固然能在瞬间涤荡一切,但是如果缺少完善服务的持续滋养,风暴过后难免一切照旧。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重拳出击的“堵”与完善服务的“疏”,是涵养马路文明的一体两面,严惩闯灯行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切不可沉浸于“罚”来的一时快感而止步不前,毕竟,只有恩威并用,才能标本兼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