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医“中国式过马路”需文火慢熬
时间:2013-03-24 14:48:5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国强 

    浙江省从3月1日起开始严管严惩八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20来天已经查处行人闯红灯和不走人行道的违章行为近万起。查处行人违章引起的争议也很大,执法过程中出现多起行人不愿交纳罚款甚至打骂交警的事件,还有数人因此被拘留。

    据悉,今年以来,不独浙江,还有北京、深圳等多个地方开始通过类似手段来严惩行人交通违章行为。可见,以大量增加警力、用罚款的方式进行集中严查,差不多已经成为各地治理行为违章现象的共识。不过,对这种“以罚代管”能否有效,笔者持相当怀疑的态度。

    按理说,严查行为违章并非于法无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行人通行路口或横过道路应该走人行横道或过街设施,交通执法部门可对违章者处以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从统计数据看,行人违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可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有专家主张,行人违章不但应该罚款,还应该成为交通肇事犯罪的主体。而从行人的违章心理分析,违章不受罚也是他们敢于违章的原因之一。

    “过马路”之所以被冠以“中国式”之名,是规则意识较为淡漠的文化心理。很多人对规则采取的是“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的实用主义态度。再分析更具体一些的原因,有专家指出,中国红绿灯的设置偏向机动车,行人路权无法得到保障,人行通道的设置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导致行人违章现象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改善,要有效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显然极为困难。

    但从道理上说,这些都不能成为否定严格处罚的理由。那就要从这类处罚的可行性上进一步分析。行人不像司机,一有违章就可记录在案。发现、记录和处罚行人的交通违章,不但执法成本高,技术操作层面也极为困难。像浙江省公安厅这样的大规模的“集中”行动,显然很难持续,如果只能“集中”见效,则过后又一切依旧。

    客观地说,对行人违章行动的处罚虽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确实没有很好地落实。我以为主要原因并不在执法部门对行人违章法外开恩,而在于难于操作,故往往知难而退。既然不能像惩治酒驾那样以可行的强制性规则迅速生效,那么,治理“中国式过马路”,需要文火慢熬的慢功夫,应该在着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人们的交通文明意识和规则意识。当守规则者不再有“挺傻”的感觉时,“中国式过马路”的景观才会消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