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禁烟不能只依赖发文
时间:2013-04-09 18:1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文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4年来竟然没有开过一张罚单,引发热议。“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如何增强可执行性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修法之际,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黄亚英的观点得到许多人的认同。

    禁烟法规实施14年,竟然“零”罚单,这并非深圳特例,湖北武汉也一样。经两次修订后的武汉市“禁烟令”,自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以来,也没有开出一张罚单。禁烟法规沦为一纸空文,成为当下我国禁烟难以推行的真实写照,这着实值得人们反思。

    公共场所禁烟是一项公共服务的内容,如果仅仅满足于禁烟法规的草拟,只通过发发文件来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这种发文依赖症的后果,必然导致法规被束之高阁,起不到真正的宣传和惩戒效果。

    尽管在国家法制层面上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禁烟法律,但我国各地早已经积极制定相关法规,这是值得肯定的。自2011年1月起,我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禁烟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思深圳的禁烟令为何成一纸空文,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恐怕还是民众的认知度不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超过5亿人。但是,中国公众对于吸烟危害的认知度却相当的低。一项针对全球15个国家的吸烟者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只有不到10%的人不赞成吸烟,为全球最低。

    吸烟人群庞大,禁烟难成社会共识,故此,禁烟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在所有的地方性禁烟令中,也普遍存在着执法主体不清、处罚措施单一等弊病。法规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后天执行缺乏效力。一纸缺乏效力的规定,惩处无方,监管无力,如何不让公众对此失望呢?

    面对着社会公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呼声,相关责任部门只停留在花拳绣腿的法规文件制定上,离开了可操作性,忽视了公众的民意渠道,最终使得禁烟令成为一厢情愿的愿景。

    公共场所禁烟的确不容易,但禁烟事关公众健康,必须坚持不懈地稳步推进。而政府部门更应该从发文依赖症中走出来,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依靠民意的力量,通过公共决策的程序,才能最终找到禁烟的好路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