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截留征地补偿不是勇气而是“匪气”
时间:2013-04-09 17:53:2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白靖利 

    江苏一个乡镇私自截留超过5000万元的村民征地补偿款及安置费,其理由竟然是“为了保障村民的利益不受损,不让他们‘坐吃山空’”。物权法的规定班班可考,上级部门的表态也确凿不二,镇长却理直气壮地表示“要有勇气去违反点规定”,这种“勇气”实质上是藐视法律法规、漠视群众利益的“匪气”。

    既有国家法律的明文要求,又有地方部门发文规定,柘汪镇政府竟然敢公然与之“背道而驰”!更为严重的是,明明已经严重违规,还要编造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强词夺理。这些行径,反映了一些地方官员法律意识淡薄而权力观念强烈的现状。

    古代百姓有将官员称为“父母官”的,指的是在自己遭遇不公平对待时,地方官能够像父母一样为自己撑腰申冤。想必柘汪镇的官员也把自己当做“父母官”,包打一切,从计算款项数额时截留30%用作村里的公益事业,到村民拿到钱后会“坐吃山空”,全都想到了。

    然而,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规划,每亩地补偿1.2万,每户安置费1.1万,这就意味着每位村民能拿到数万元现金。这在农村能够干成许多事情,或许可以添置一辆车跑运输、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或者还清家里的欠债。而镇政府截留款项后,这些计划都可能落空。

    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是“败家子”,村民自有自己的智慧,知道将钱用在什么地方,这笔钱放在村民身上说不定能够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即便是存在“坐吃山空”的可能,政府也只能因势利导,不能自作主张地替村民做决定。

    一方面担心村民拿到钱后“一下子就花完了”,一方面又称村民收入不低,截留30%的款项不算什么,混乱的逻辑背后,是漠视群众利益的行政乱作为。尽管因地制宜是必须遵守的规律,然而在柘汪镇,这种“因地制宜”显得极度不合时宜。尤其是截留款项并未征得村民同意,甚至村民要求将款项如数下发也敢断然地不同意,这是缺乏民主的家长作风。

    还有几个问题必须请镇政府回答:按照每年每亩1000元的发放形式,5000万元要发放二十多年,这其中产生的巨额利息归谁?二十年后,现任干部很有可能调任其他地方,倘若政随人动,届时这笔巨大的款项是否会不了了之?此外,计算村民应得款项时截留的30%,是否真的用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上?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多年的今天,柘汪镇政府还有如此怪事,让人匪夷所思。在他们面前,国家法律和上级规定都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村民的利益和诉求也如同无物。他们之所以将“匪气”当做“勇气”,擅自私自地做出各项违规决定,原因就在于权力并未得到有效约束。一旦权力失去缰绳和笼子,它就会无所顾忌,村民的权利受到粗暴的践踏也就可以想见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