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泡餐具解禁岂能只算经济账?
时间:2013-04-08 18:33:04  来源:光明博客  作者:皇甫仁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局部调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简称发泡餐具),这就标志着为被禁14年的发泡餐具“解禁”。乍听到这个消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继而有些愤慨了。

    发泡餐具,社会舆论将其视为“白色污染”元凶,早已为社会诟病。1999年1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要求在2000年底以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因严重污染环境而被列为“落后产品”的发泡餐具。此后,有关部委及北京、天津等各大城市相继颁布禁令,要求限期淘汰发泡餐具。此后,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11年本)中,又两度将发泡餐具列入淘汰类产品名录,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些年来,虽然发泡餐具禁而不止,但总算不敢明目张胆嚣张市场了。然而,在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今日,“白色污染”元凶怎么反而死而复生了呢?!

    针对发泡餐具解禁一事,国家发改委给出了五大解禁理由:一是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尽管给出的理由“花好桃好”,其实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显然是经济利益在起主要作用。我们可以从站出来力挺发泡餐具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等五大协会的产业身份一窥端倪。众所周知,发泡餐具制作简便,成本低廉,造型美观,容易受到商家欢迎,有比较大的市场,因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一旦改用其他物品,就会给商家增加经营成本。为了保护一个容易赚钱的行业,不惜以牺牲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为代价,在国人看来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了。

    国家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这二者毫无疑问存在着矛盾,政府必须对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产业发展问题作出取舍。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在促进产业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使产业发展不再与环境保护成为“相克”因素,成为地方政府、企业、环境保护者和普通百姓“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要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确实很难。不过必须明确,凡是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的产业,宁可放弃再高的利润,也坚决不能上。

    为此,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国家发改委及其力挺其的那些协会“老爷们”。

    一问:发泡餐具究竟是否有毒有害?发泡餐具回归市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安全问题。发泡餐具给老百姓的印象是:有味道,装热东西会变形,油多容易渗出。有检测资料显示,由于发泡餐具的材质特性,一旦温度超过65摄氏度以上,其中的双酚A等物质所含的毒素就会析出,浸入食物。这样的东西真安全无毒吗?中塑协所称安全无毒,究竟有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的科学检测?如果有权威报告,我们期望发改委和中塑协将之公布于众,打消公众对发泡餐具的顾虑。

    二问:发泡餐具究竟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废弃发泡餐具属不可降解垃圾,若填埋处理,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若焚烧处理,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发泡餐具含油多不易清洗,废水处理困难,二次污染十分严重。考虑到发泡餐具的这种特性,美国环保局曾指出:“这种材料可以对人类健康、野生动物、水生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解禁”意味着“白色污染”可能加剧,其风险你们慎重评估过了吗?

    老百姓谈虎色变“白色污染”图景触目惊心

    三问:废弃发泡餐具回收再利用体系究竟何时完善?中塑协专家认为,要消除发泡塑料餐具带来的“白色污染”,应建立完善回收再利用体系。然而谈何容易,即使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将其列入落后产品目录,要求禁产、禁用、限期淘汰之后的十几年里,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市场竞争中最具性价比优势,在全国一次性餐具市场占有率仍高达70%。回收资金是回收利用工作能否开展的基础,政府如果不出资,让生产企业掏钱看似容易操作却很难。此前,上海曾实施“三分钱”工程,要求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缴纳回收费用,但导致产品价格高卖不动,而其他地区生产的产品借机占领了上海市场,导致“三分钱”工程彻底瘫痪。由此看来,发改委所说的回收条件已经改善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所以,公众心中这一连串的疑问还没有答案,曾经的“白色污染”罪魁祸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产禁用14年后,如今被重新允许进入市场,难怪公众和舆论对这一举动从多个方面提出质疑。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在有效控制发泡餐具危及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各种因素尚未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匆忙推翻原先对发泡餐具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政策,是否过于轻率和不负责任?!

    实际上,发泡餐具的所谓经济实惠只是在忽略了回收处理成本后才能成立,即使是算经济账,发泡餐具相比于其他餐具,在“性价比”上也并无优势。更严重的是,只要在监管上稍有懈怠,由其造成的“白色污染”一旦卷土重来,社会将要付出沉重的治理成本。多年来,大到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小到对一个产品的选用,政府有关部门容易单纯从经济角度算账。在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博弈之中,往往在经济指标的杠杆下,环境保护很容易被软化甚至消解掉。由于过于偏重追求GDP上升,我们已经付出了环境被破坏、民生福祉受累的沉痛代价。14年前,国家下大决心对发泡餐具下禁令,并大力开展新型环保餐具的研发和推广工作,鼓励企业研制出更多低成本、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环保餐具,在这项绿色工程刚起步的阶段,就朝令夕改,让“白色妖魔”复活,这只会让绿色工程夭折。而“白色污染”有可能报复性反弹,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