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通州新城规划上半年有望出台
时间:2010-03-17 14:03:3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李海楠 
“未来的通州新城将是怎样的,今年上半年就有望水落石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本月12日到15日,北京市邀请世界优秀设计团队和顶级人才对通州新城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论证。“作为新城区之一,通州新城将会成为节能、环保、低碳方面的典范。”王云峰介绍。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北京市重点打造新城建设,是北京基于整体城市布局的全面长远考虑,包括通州在内的多个新城区,未来都将发挥转移中心城区压力、打造城市副中心、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通州区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及重点培育商务区,围绕区内水域做文章,需要重点解决水源来源以及水质保证等问题。

  轨道交通先行

  据记者了解,根据北京市对通州的定位,通州区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商业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人口流动加速,也加快了一些产业的落实。”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新城建设中发展势头较好的区,通州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

  据王云峰介绍,未来通州新城交通将是全国最便捷的,将会有7到8条轨道交通线通过。今年开工的是地铁6号线通州段,市郊铁路S6线今年也可能开工。另外,从海淀直通通州新城的R1线正在论证,R1线先开挖通州段,即从国贸到通州核心区再往东。“规划中的R1线是‘快速地铁’,小站不停,大站停。”万军认为,如此便利的轨道交通环境将会赋予通州一个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辐射范围不仅限于本市,还会延伸至周边的河北地区。他说:“便捷的交通带来快速的人员往来,节约出行成本的同时也会带动产业的发展以及相配套的教育、医疗、商业环境的升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也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产业政策的落实,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样会对新城区功能升级带来很大影响。“配套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完善也是居住人口所重点考虑的。”黄征学强调,这对于通州未来承载90万人口的居住要求有着重要意义。

  水是新城建设关键

  据了解,通州新城的位置目前已经明确,核心区域在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北运河五河交汇处。

  王云峰表示,因通州水资源较丰富,未来的通州新城,将是一座北方的水城。新城将以通州古运河为中心,让运河成为“城中河”。

  对此,黄征学认为,打造一座“水城”的关键在于水本身。“北京整体来看还是比较缺水的,水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要,未来的通州要首先解决好生态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问题,再考虑围绕水系发展建设新城。”他说,建立中水污水处理、雨水以及生活用水的分离机制,对于未来的新城生态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水的来源以及水质的保障将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黄征学强调,围绕这样的新城发展定位,可以预见未来通州的发展将会以低碳环保理念为发展要求,进而落实相关产业的布局。

  “这样的定位也注定那些污染较重、对生态游破坏较多的产业难以落户通州。”万军说,通州重点强调的商务区建设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都符合这样的发展定位。

  黄征学强调,依据各区现有的产业定位作出具有各自特点的新城发展规划,有助于未来打造城市副中心,发挥承接转移中心城区压力的作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