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可忽视“闻风囤气”背后的民生诉求
时间:2013-03-28 16:38:10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段思平 

    随着天然气涨价传言的散播,西安、宝鸡、咸阳等地近日出现市民排队集中抢购天然气的现象。你买天然气了吗?这两天,这句话几乎成为西安人见面的问候语。昨日,陕西省物价局郑重声明:尚未接到国家发改委的任何天然气调价通知。(3月27日《华商报》)

    天然气涨价传闻引发的大规模囤气现象,无疑折射出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敏感。尽管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天然气涨价“是无稽之谈”,但这更多的是指向全国范围,局部范围内的天然气涨价并非没有可能。事实上,自去年年底以来,多地已召开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并上调天然气销售价格,其中长春天然气价格上调达40%之多。再加上在油改气的大背景下,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远远高于产量增长,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涨价也在情理之中。如此一来,很多人相信涨价传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囤气与抢盐不一样,既不能囤积居奇,亦不会过期变质,但终究会给老百姓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麻烦之所以会产生,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者,有关部门信息缺乏透明度、宣传不到位,以至于民众对天然气价格调整机制不了解、盲信盲从;二者,本为各方表达利益诉求平台的听证会,在现实中却往往沦为“听涨会”,既然人们看不到在价格调整中存在博弈的可能,也就总是对价格调整持悲观态度,一听说涨价,便宁可信其有。

    其实,民众的忧虑何止天然气?生活成本日益看涨,生存压力也就水涨船高,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等庞大开支无可回避,民众难免对未来内心忐忑。如果不对生活必需品价格斤斤计较,对每一分钱精打细算,又如何维持有尊严的生活呢?这才是公众神经敏感的真正原因。

    虽然发改委的表态已表明短期内天然气大范围涨价的不可能,但除了表态,我们更渴望政府能正视民众囤气背后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国家一方面增加生活必需品价格调整机制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民生投入,并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抗涨价能力,真正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