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约4成儿童曾受过虐待 专家呼吁虐童罪入刑
时间:2012-10-30 11:11:02  来源:荆楚网  

    原标题:虐童罪入刑条件已成熟 杜绝虐童应先从家长开始

    近日频发的虐童事件令“低幼儿童如何远离暴力之手”成为舆论焦点。10月29日,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5.6%网民支持在《刑法》中增设“虐童罪”,以刑罚方式震慑、惩戒施暴者。那么,“虐童罪”入刑有必要吗?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教授表示,虐童入刑势在必行,“但以《刑法》‘禁止虐童’不应只针对幼师,也不限于肢体伤害,在习惯了‘儿童是大人手里橡皮泥’的社会里,增设‘虐童罪’更需家长转变观念。”

    “我国原则禁止虐待儿童的法律法规很多,比如《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大多是倡导性的,不足以保护儿童‘免遭伤害’。”皮艺军表示。

    1981年,国际儿童福利联合会曾对“虐童”作出如下分类:一,家庭成员忽视或虐待儿童;二,有关机构忽视或虐待儿童;三,家庭以外的剥削(童工、卖淫等);四,其他虐待方式。其中,家庭成员忽视或虐待又分为躯体虐待、忽视、性虐待和心理情感虐待。

    “从虐童行为本身的内涵看,它其实包括了所有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不止‘幼师进行肢体伤害’那么简单。”皮艺军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有类似规定,但不具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缺乏一套可落实的司法程序。儿童是没有社会化的群体,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受害,没有独立表达诉求的能力。儿童有什么样的诉求,向谁起诉,谁来控诉,谁来负责,都没有相关规定。”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对媒体表示,不可操作性首先是现有法律对“什么是虐待儿童”定性不清,以致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儿童的边界,也不认为取乐、侮辱、忽视儿童的行为属于虐待。

    目前,我国《刑法》并无“虐童罪”,已有的虐待罪仅限于虐待家庭成员,且量刑一般不超过两年。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星水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国将虐童行为入刑,“条件已经成熟”。

    “我国未成年人的比例约占总人口1/4,城镇居民又多是独生子女,避免虐待事关儿童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无论从家长的期待还是国家的未来角度,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都应该优于成人,实行‘特殊人群、特殊保护’。”

    调查显示,中国约4成的儿童曾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虐待,有4.4%受到过多种严重虐待。同时,媒体还披露,太原、温岭虐童女幼师都曾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不满情绪。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着名律师刘晓颖也认为,虐童行为入刑,是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或者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的行为予以定罪,这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刘晓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虐童”的定义比很多家长想象得宽泛。“除了身体虐待外,儿童营养不良、缺乏适当的住所、照顾和监督不够、忽视儿童的基本医疗照顾、使儿童失学、剥削儿童劳力或者工作过度、精神虐待与疏忽等等,都有可能涉嫌虐童罪。”她说。

    调查显示,中国的虐童现象,来自“心理不健全人群”的比例不多。更多来自家庭内部,且发生在夫妻关系恶劣的家庭。2008年,西安一家儿童防虐救助机构曾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对该市3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14%的孩子曾被父母打骂、罚站,不许吃饭或睡觉等;6.52%反映曾经被家长很重地打,鼻青脸肿;49.64%反映被家长轻微地打。情感虐待的“冷暴力”在我国家庭中的比例已达到28%。

    “在传统观念里,‘虐待’这个词显得很刺耳。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对一些虐待现象习以为常。”刘晓颖表示。温岭虐童事件后,施暴者颜某回应称只是因为“好玩”,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普遍心态。“这位老师缺乏师德中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把孩子当‘人’来看,平等地看待、尊重。”马皑说。

    “‘孩子是大人手里的一块橡皮泥’,这种意识一天不消除,就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儿童被虐待问题。”皮艺军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