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中国”的隐忧
时间:2012-09-25 11:15:36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海散人 
    “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向前延伸,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这10年城市‘长大’了,城镇增多了,大量农民变成居民。”

    这是近日《人民日报》刊载的《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对中国城市化突进成就极为具象的描述。文章分析产生这一令人鼓舞的原因是,过去的10年间,中国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人,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

    在宏观的叙事中无疑是值得兴高采烈的。因为结论是:我们正在告别“乡村中国”,迈向“城市中国”。

    只是落位到具体城市生活中,人们并不能感觉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幢幢高楼固然拔地而起,房价和租金也好像火箭般上升,让普通人越来越觉得遥不可及;一条条道路向前延伸,但城市却越来越拥堵,驱车在路上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交通的痛苦指数越来越高;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可人们消费的商品需要为流通环节支付的成本却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过去10年、20年、50年不遇的暴雨、旱灾现在却经常年年能遇,每辆私家车都要备上救生锤、救生圈。过去,尽可以安步当车的城市道路、桥梁似乎也越来越让人们步步惊心了,且有可能不小心身体太胖,驾车行经新修高架桥梁、匝道会超重压塌路面,一命呜呼。一些承载城市文化、城市记忆的建筑不断地消失,被一些光鲜而肤浅的水泥丛林取代……

    把这些现象罗列出来,便呈现出极其黑色幽默的意味。

    城市化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过快会导致不均衡发展。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也应是很多主导顶层设计人士的共识。但似乎潮流已成,势不可挡,尤其在GDP崇拜意识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理性地反思乃至悬崖勒马几无操作空间。

    来自主流媒体报道指出,“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由此带动的投资、消费需求,至少可维持4%—5%的经济增速。城镇化不仅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这些令人眩目的数据所带来的诱惑,对于需要政绩来表现自己的地方管理者来说,肯定无法抵御。

    因而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轻重,于急功近利的管理者的取舍便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了,速度优先当仁不让成为唯一的选择,本是循序渐进的城市规划也就成政绩指挥棒下可以随意拿捏的橡皮泥了。

    于是我们城市发展中“重表不重里”、“重上半身不重下半身”、“重创新不重记忆”的失调性变成了一种俯拾皆是的现象。因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那些真正能够提高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往往一般都在地下,投入大,运营费用高,一般人看不见,因而被忽略。那些代表城市记忆与文化的文物不仅不会带来利益,可能还不断需要维护,所以管理者往往很容易与开发商形成“合谋”。

    最后城市的质量只好用自然灾害的力量来证明我们“该做的功课都没有做”。

    诚然,这不是城市化发展的本意。只是过程中程序错了,逻辑错了,或者直接说,不符合科学规律超常规、“大跃进式”的城市化正在以极致的方式和姿态来展现出它美与丑的两面性,我们需要为它丑的一面付出的代价过大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