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豆式”捐赠对慈善机构是个挑战
时间:2012-08-09 11:14:29  来源:中国网   作者:毕晓哲 
    近日,青岛1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子向红十字会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女子称,看到托养中心有那么多孤寡残障老人,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就想把自家的10多亩土豆全捐出来给公益单位。知情者称该女子曾多次帮助过贫困学生,并经常参加一些慈善救助活动。(8月8日青岛新闻网)

  对于这位女士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做法,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称,以前像这样的“微尘”捐助者也不少,但多数都是捐钱捐物的,捐土豆的事情还是头一次遇到。看来,直接捐助蔬菜类新鲜土豆,不仅是当地红十字会首次,在其他地方也并不多见,那么,虽然社会的发展捐助形式会更为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捐钱捐物之外,捐土豆的、捐包子馒头的,以及像国外最常见的“劳动力形式”(义工式)参与捐助的,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各地慈善组织将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毕竟,类似的新鲜蔬菜运输和保管更难,分配和分发上程序更繁琐。“4万斤新鲜土豆”是新时期新的慈善形式的一种,也是对慈善机构如何得当应对的一个提醒。

  在笔者看来,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背后,还直接提醒着慈善组织如何调动和应对来自民间的慈善热情的问题。公众并不缺乏爱心基础,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形象和传统美德,早被世人公认,在任何一次重大灾害救助中,我们总能看到迸发于民间的慈善力量。然而,与民间慈善的热情和丰沛激情相比,由慈善机构提供的“出口”却相对较窄,一方面较僵化的慈善机制和模式,事实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的实施。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巨人集团捐给一所贫困小学价值10万元的教学用品,遭小学婉拒。校方称,县里领导不许学校接受社会捐助,只能接受红十字会捐赠,就是慈善存在“障碍”的证明。另一方面,慈善机制和机构本身的公信力缺乏,导致一部分人群直接越过慈善组织自行实施,要么就是变着法将“捐钱”变“跑冒滴漏”可能性更小的捐物,也是慈善和爱心有“梗阻”的表现。

  一名村妇主动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足以说明民间慈善的伟力,但目前慈善的“通路”远远与慈善的力量和爱心不匹配、不成正比。就如日前北京暴雨之后,民政部门号召捐款,获得的是众多网民的“捐你妹”的调侃一样,慈善者并不“差钱”,差的是一种畅通的慈善机制和可以完全放心的慈善组织。而这些,恰恰是目前国内慈善机构和一些透明度高的国外慈善机构相比,比较欠缺的地方。

  去年以来,一些慈善负面事件屡屡出现,一定程度上再次重创了公众对国内慈善机构的信心。据资料显现,仅去年3-5月和5-8月两个时间段对比,以慈善会和基金会为主的NGO接受捐款数额从62.6亿下滑到了8.4亿。“美美多了几个包,捐款少了几十亿”虽然是个冷笑话,但却足以说明国内慈善的困境和信心重建的必要性。就此,其实再一次给慈善机构提了个醒——公众是不乏爱心和善意的,如果最大化和合理撬动民间慈善的力量并发挥出“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最大价值,不仅对慈善机构是个考验,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走向也是一个考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