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国英: 解决三农问题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时间:2012-07-17 10:59:42  来源:城市化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党国英表示,解决三农问题,不开放、封闭起来肯定不行。多给农民提供支持,提供补贴行不行?过去行,以后越来越难。“两个原因:第一,我们没有那么多财力。今年,中央与地方在“三农”领域的投入加在一起将近3万亿。就是说,如果按照现行的国际市场价格,3万亿买来的粮食足够多了。第二,根据我们数据的研究,国家给“三农”的财政补贴对农民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因为财政补贴的表现形式是最低保护价,目前这个价格对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靠补贴也是不可行的。”

  因此,所谓农业竞争,说到底是资源的竞争。其实,我们东部地区大体上风调雨顺,不容易发生旱灾,土地状况也很好。但是我们在这里大量占用土地搞城市建设,轻视了农业生产。

  所以,在他看来,最为重要的条件是一定保护好竞争力好的土地优质土地,绝不能再乱占耕地,这才是最核心的。农业要有竞争力,农民才挣钱,这是第一个转变。

  党国英表示,“三农”问题第二个转变,原来讲是农民的收入问题,现在看是就业问题。比如说我们找到一个好的行业,中国的社会分工程度提高,大家提高劳动效率,工资作为劳动生产率的反映,就会上涨。这道理对于农民来讲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只要农民充分就业,收入就会提高。

  “在这方面,我们也有研究。真正的收入低的农民和收入高的农民我们做了比较,主要差别是两个:第一,凡是收入高的农民一定是每年劳动时间长的。我们不要误解农民是天天在地里劳作的,绝不是这样的,种地少,他的劳动时间就短,决定收入低的因素是劳动时间的问题。所以就,农民一定要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以后还要提高他的价值含量,必须简单劳动转化为复杂劳动,那么就是第二,农民要学习、培训,要受教育。”

  因此,他直言,所以提高农民收入两个关键,一个要充分就业,一个要接受教育,换句话说,劳动时间长的和教育水平高的农民收入一定会高,这是普遍的规律。让大量的农民要到城里找工作,转化成市民,留下少量的农民,个人的耕作面积变大,劳动时间变长,就有可能采用先进机器、先进技术,那么农民就要接受培训。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