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河南“村级市”书记:按城市路子建设是农村唯一出路
时间:2012-05-21 09:10:0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榕博 

     5月8日,中国第一个“村级市”的牌子挂在了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村委会门口,此后,县城的参观团来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濮阳市里的人也好奇这个“村级市”,纷纷趁着周末“看市去”,而国内的不少大公司还送来祝贺的条幅。

  但作为这个“村级市”的“市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却被出名后的各种争议烦恼着,以至于上火、感冒。面对质疑,他解释说,不提“市”也是按照城市的路子建农村,“我想来想去,农村只有这一条出路。”

  “不用再颠簸40公里,去县城做脑CT了”

  邻村村民王忠修溜进医院院长任发平的诊室“学习”了一会儿,任发平还冲着他点点头微笑。王忠修说,他从没敢想过,一家如此现代化的医院会对农民这么“亲切”。

  随着西辛庄这个只有170户人家、720人的小村庄宣布加入“城市”行列,去西辛庄“看市”成了濮阳市这个不大的城市街头热议的话题,甚至不少人不惜花50块钱打的,去西辛庄一探究竟。

  “我昨天去了,一般般,不会太失望,但也不过就那么回事。”濮阳市黄河路上一家驴肉馆的老板小孟对记者说,虽然自己并不看好,但是他还是希望更多城里人去村级市“开开眼界”。

  “不管怎么说,我媳妇不用再颠簸40公里,去县城做脑CT了!”

  5月15日上午,在西辛庄民生医院CT室玻璃门外,离西辛庄20公里的渠村乡孟居村农民郑刚站一脸严肃。对于他来说,“村级市”里的“市”医院能把看病距离拉近20公里,这才是最要紧的大事。

  西辛庄民生医院是一家按二级甲等标准建造的村级医院,如此“豪华”的医院在附近十里八乡只此一家。2009年,西辛庄村民自筹资金9000万元建立起了国内首家农民自建村级医院,同时还配上了美国产的价值600万元的16排螺旋CT、彩色B超,还聘请了几十名退休的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大学生,一下解决了附近十几个村庄的就医问题。

  最让村民们高兴的是,来这里看病停车不用担心三轮车被交警拖走。从看病到做检查,不会被大夫另眼相看,不需要排长队拿药、做检查。

  西辛庄西北面夏木村村民王忠修没用上两袋烟的工夫,就把90岁老娘的挂号、看病、缴费、住院给办妥了。随后,他又溜进医院院长任发平的诊室“学习”了一会儿,任发平还冲着他点头微笑,王忠修说,他从没敢想过,一家如此现代化的医院会对农民这么“亲切”。

  任发平说,医院每天接待的病人90%都来自周边的村庄,他每个上午最高的接诊量是50人,“来的都是说,身体不中啦,不行啦,现在农村得富贵病的多啦,过去都见不到这样的病,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都出来啦。”任发平操着一口河南腔笑着说。

  任发平说,原有的村医并没有闲下来,医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科室,村医专门负责建立村民的健康档案。用东辛庄村靳大嫂的话说,邻村有了这个档次的医院,“有面儿(子),有面儿(子)”。

  “我就是要满足农民想当市民的愿望”

  整个“村级市”听不到狗叫,但在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小学上放学时间,附近15个村来接孩子的家长却会造成交通拥堵。

  濮阳县与山东为邻,距离濮阳县城26公里的西辛庄村,20年前并没有这么多“有面子”的基础设施,甚至在地图上都没有标注。“西辛庄是周边当时最穷的村,解放前村里住的都是佃农,改革开放后村里都没有一座砖瓦房子。”村里的老人们回忆说。但如今已然成“市”的西辛庄不但有现代医院、学校、工厂,而且道路宽敞整洁,太阳能路灯矗立,而“巴黎时尚摄影”、“韩国化妆整形”,甚至茶社、私人幼儿园的广告在近两年也悄然进驻小村。

  2005年,第一家进驻西辛庄村的县连锁超市“普客隆”曾差点让村民“挤破头”去采购,而如今,村里的男女老少对西辛庄从村变“市”早有思想准备,对于近似于市民的生活,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最让访客不可思议的是,整个“村级市”听不到狗叫,但在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小学上放学时间,附近15个村来接孩子的家长却会造成交通拥堵,一时间“喇叭”声此起彼伏,如果有人乱穿马路,或者强行“并线”,人群中还会传出几声“没素质”的抱怨。

  “这里的年轻人很多,比别的村要多上不少,别的村都是劳务输出,而湖北、湖南、黑龙江的打工者还来这里找工作呢。”72岁的小学退休教师李贵银笑着说。

  而这个“村级市”的“市长”李连成并不满足现在村里的“城市化”步伐,他请来了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而且还希望在村东头建起11层的大高楼,吸引更多的人到西辛庄来。

  “我建设西辛庄市的目的,第一个是节约耕地,省下的地还能建厂、盖房;第二个目的,就是要满足农民想当市民的愿望,享受市民的生活;第三个是减少城市的压力,农民进城办事、看病、买房、教育、上班不再给城市添麻烦,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

  李连成说,一个农村的发展,有各种方法。只要是不犯法的事,都应该尝试。

  “村变市,北京、上海也是这么来的,西辛庄也可以,这是自然而然的发展,当然我理解的不一定对,但至少这是我的理解。”

“80后,留不住”

  “现在人们都涌向城市,那是因为城里条件好,如果我们把农村办得像城市一样,就能吸引更多人过来,说句不好听的,到时候卖冰棍都赚钱!”

  然而,一个行政村筹备着加入“城市”的行列,这一举动仍然让不少城里人和西辛庄本地人担忧。

  最先质疑的是中国社科院农村问题专家于建嵘,对于“村级市”,他只有两个词概括:“炒作”、“瞎胡闹”。在电话那头,他直言:“城市和农村是两个概念,我说这个没意思!”

  还有许多专家担心,村变市会造成环境的破坏,田园的消失,以及千百年来以乡土为给养的乡村伦理的异化。

  在濮阳本地,出租司机陈升担心的是,城市化以后的小村也会和城市当初一样,肯德基、麦当劳“挤垮”了河南驴肉、本地炸鸡,最后变得千村一面。“你要知道,西辛庄所属的濮阳市和庆祖镇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呢,别把咱们老祖宗的根给改造没了。”

  而71岁的西辛庄村民李大爷则考虑得比较务实:“走平路还要绊轱辘呢,住高楼、坐电梯更不习惯。”

  农民工出身的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告诉记者,他在20多年前第一次看到城市里的自来水、柏油路和高楼大厦的时候,就渴望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也能和城市一样。但当“村级市”如今初具规模,传统的乡村模式即将被打破时,他也在夜里合计,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河南省是中国的农民工输出大省,全省有15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但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带来的却是传统村庄的凋敝,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农村竞争力下降,农村环境持续恶化。

  这两年,富裕起来的华西村花30余亿元建造了一座328米高的五星级酒店,无锡江阴长江村给每个村民发放100克黄金和100克白银,但李连成觉得,这些都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答案。

  30年前,黄庄村的周福义还能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本村的小学读书,但是由于小学教师缺失,村里的小学几年前垮了。如今,他不得不把孙女送到5公里外的西辛庄小学来读书。他说,如果没有西辛庄小学,他只能把孙女送到更远的县城小学了。

  对此体会更深的是李贵银,40多年的小学教师经历让他写得一手好字,但是由于招不满学生,他多年前早已赋闲在家,而一个村子拥有一所小学,这在濮阳市周边的广大农村已经成了奢望。

  最让李连成感到紧迫的是西辛庄本地企业面临的危机:刚刚初具规模的西辛庄光照明产业现在正在面临“用工荒”。西辛庄玖阳照明企业老板李连东告诉记者,他的厂子满员时有500多名工人,但是现在只有300多人在工作。虽然有报道称,西辛庄的劳动力没有外流,还雇了上万名外来打工者,但是李连成坦言,“80后,留不住”,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儿女也不愿意留下。

  人口流动、工业衰退、年轻人离去。上个世纪美国小镇经历的阵痛,如今也在富裕起来的西辛庄发生了,而更多的村镇连这样阵痛的机会也没有等来,便悄然消失。

  李连东是村中最早盖起小洋楼的庄稼汉。他说,他去过香港、澳门、上海,发现了一个道理,“环境好可以聚拢人,人多了,就有了财富。”

  “现在人们都涌向城市,那是因为城里条件好,如果我们把农村建得像城市一样,就能吸引更多人过来,说句不好听的,到时候卖冰棍都赚钱!”

  李连东比划着村前将建设一排11层的居住区,而且现在已经有400多户周边村民愿意过来购买,“价格嘛,我听说是1800元一平米,冬天有暖气,夏天有保洁员,绝对比自己盖房子住舒服!”

  李连东说,住进高层的不只是本村和邻村的村民,更多的商品房将面向城里人。李贵银的女儿证实了这个说法,她家生活在濮阳县城的亲戚十分看好西辛庄的地产、空气和宁静,“他们也打算回来买套房子呢。”

  李连东总结说,让农民住上楼房,节省出来的土地搞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这也是城市当初发展的办法。“想要不被城市边缘化,我们只能拼命学习、发展,这对整个村子都有好处。”

  但对于他当年费力盖起来的小洋楼,还有院子里的大黄狗,李连东回头不舍地望了望。“为了村里能有个前途,改改老习惯值得。”

  “这是一个方向和探索,不是一个名字的事情”

  从濮阳市一路向南,沿途竖着很多大型塔吊,西辛庄村只是这些“城市化”村镇中比较高调的一个。

  5月16日又是一个适合典礼的大晴天,在西辛庄“村级市”挂牌一周后,距离它不远的五星乡奠基“五星锦城”大型城市化社区的礼炮声,又让周围乡亲们听到“变迁”的讯号。

  这天,李贵银坐在村委旁边的村邮站改建的小超市里,替女儿看店。这家2008年刚刚从小卖部改建而来的超市,如今也面临着被大型超市兼并的“危险”。

  李贵银告诉记者,周边村镇的每个变化,村民们大体都能知道。但对于身边这种切身的改变,以前“家长里短”的村民现在已然开始“淡漠”,在小学门口接孩子的几个老汉,谈论的也都是“黄岩岛主权”之类的大消息。

  其实,从濮阳市一路向南,沿途竖着很多大型塔吊,西辛庄村只是这些“城市化”村镇中比较高调的一个。

  庆祖镇驻西辛庄干部马俊岭说,五星锦城奠基,是邀请了李书记的,但李连成摆摆手说,他没时间去。

  李连成告诉记者,最近除了接待参观团和记者,他还有两件事,一件是继续争取一个“市”的合法名头,另一件,则是接听各处打来的投资商的电话。

  就在前几天,媒体披露濮阳市民政局表示西辛庄“村级市”违规将给予纠正,而5月18日,河南省民政厅也表达了反对的态度,并已经上报了省政府。但李连成并不在意这些,他在办公室里比划着村东头的一块空地,说他想在那里建设一座“三省交会大厦”,让山东、河北、河南的客商都到他这里洽谈贸易。

  这些天,前来洽谈投资的电话也不少,有药厂,也有达利园这样的大型食品企业,而濮阳市领导的态度是,让西辛庄建成一个食品产业园,服务城市。

  对于“50后”书记李连成的“梦想”,1981年出生的马俊岭颇为赞同:“就像是小岗村当初分田到户,开始大家不理解一样,但是后来人们就能尝到甜头了。”

  马俊岭评价说,西辛庄的改变,对周围是一个带动。但摆在李连成这个“村级市”带头人面前的,并不比当初小岗村分田地遇到的问题少。土地开发涉嫌违规,行政资源缺失,国家政策不匹配,都在影响着这个刚刚“发芽”的“村级市”。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认为,西辛庄建村级市,就是用城市的办法来解决农村问题,在一个由十几个村组成的小空间里,做一些改革、创新试验,坏不了多大的事,也没有必要去反对。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说:“李连成提出了建设全国第一个村级市的构想,这是个挑战性命题。”之所以说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农民发出了改变自己身份标签的意愿。“叫‘市’只是一个概念,不必过于较真。”

  至于农村的城市化改造会不会影响古村古镇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独特性,没有念过一天书的李连成没有给出答案,而西辛庄的村民们,更没有琢磨过这个问题。李连成觉得,改造以后,各村还是各村,村里的“文化”不会消失。

  “这就是一个富裕起来的农村真正需要的吗?”记者问道。

  “我总结了两个字:发展。不发展,‘80后’的孩子都走光了,村子也不会生存得太久,这才是大伙担心的事儿。”

  如今在西辛庄村,村里人都戏称李连成为“李市长——括号筹”。李连成只是咯咯笑,并不在意。

  他反复强调:“我不是想当市长、市委书记,西辛庄市行政区划上只是个村,没有公务员,我永远是个村支书。”之所以改“市”,为的是让村民当市民,“实现整个西辛庄人的梦想”,他认定“再差的市都比村好”,“我敢说9亿农民,8亿都想当市民!”

  有人劝李连成,不如把那个“市”字去掉,但李连成说,“不提‘市’也是按照城市的路子建农村,这是一个方向和探索,不是一个名字的事情。不管它成功还是失败,至少能让更多的人琢磨琢磨,农村变革成市到底好不好。”

  “我想来想去,农村只有这一条出路。我要挂到底,永远是这个牌子。”李连成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