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沈文辉: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时间:2012-04-23 08:55:47  来源:光明日报 
    我们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强调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部分内容确立推进的着力点,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方面发挥自己的建设性作用。

    铸就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什么样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题,也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首要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社会思潮也更加纷繁复杂。高校是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它所面对的是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阶段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状况、道德素质、理想信念等发展状况直接关涉到我国的未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条红线,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抵制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如果忽视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各种错误思潮就会泛滥,当代大学生就会受到干扰,容易迷失方向。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重要着力点,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渠道,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答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高校还要通过开展各种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突出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目标,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航标。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的成长经历相对简单,没有对社会现实进行真正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的认识不够深刻,体会不够真切。

    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和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下,很好地把党当前的任务、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具体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让当代大学生深刻体认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伟业,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自然是责无旁贷。要让当代大学生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要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把握精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不倒,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把握精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动体现了时代气息,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富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倍加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必须帮助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必须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当代大学生体认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时代精神的实践者,都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打牢基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化,树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道德标尺、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打牢基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此,高校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和自我提高,自觉用“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行为,始终心存荣辱之念,守住道德底线。必须把荣誉教育和耻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当代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向往高尚,自觉做一个是非分明、正气凛然的人。必须积极宣扬先进典型人物特别是大学生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用先进人物的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激励当代大学生,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表率。

    (沈文辉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