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徽扩张江淮城市群存疑
时间:2012-03-30 09:06:39  来源: 凤凰网  

“快”起来的安徽试图下一盘更大的棋。

近日,安徽省政府组织编制的《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新鲜出炉,芜(湖)马(鞍山)经济圈首次浮出水面,《规划》明确提出这个新的经济圈将会“加快推动芜马、芜宣一体化,实现芜湖、马鞍山与无为、和县和江北集中区的跨江联动发展”。而在此前一周,合肥经济圈也在公开谋划向东扩张,宣布将纳入东部的全椒、定远两县。

按照《规划》,安徽将以合肥为中心城市、芜湖为副中心城市,通过合肥经济圈、芜马经济圈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带动江淮城市群的发展,使安徽城市化率在“十二五”末以及2030年分别达到50%、70%——“十一五”末,安徽城市化率只有43%,远低于全国49%的平均水平。不过,一些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建设城市化,都不是“圈地”所能实现的,安徽能否实现设定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疑问。

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呼之欲出

安徽已经划了“两个圈一个带”,除了最新的芜—马经济圈以外,还有此前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

“芜马经济圈是基于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借鉴一些发达省份的经验提出来的。”安徽城乡规划院总规划师刘复友参与《规划》的编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在空间上“要发挥居中靠东的区位优势,打造芜马经济圈这个新的增长极,形成与长三角全面对接、辐射中西部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认为,芜湖、马鞍山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在这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对安徽的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刘复友告诉记者,芜马经济圈与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结合起来,很有可能成为安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核心;同时,这个经济圈可以与南京经济圈衔接上,最终培育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合—芜—宁大都市连绵区。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财经处处长王海林表示,虽然工业化改变了安徽的经济结构,但城市化一直没能跟上,“十二五”安徽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条腿走路”,通过经济圈引导城市化,而“芜湖与马鞍山是最有条件实现同城化的”。

目前,安徽已经划了“两个圈一个带”,除了最新的芜—马经济圈以外,还有此前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近年来,合肥经济圈一直作为“旗帜”引领安徽的崛起,其范围也是几经变迁,最初是合肥、六安、原巢湖市的“1+2”结构;2007年随着淮南与桐城的加入,形成了“1+4”的格局;但随着原巢湖市行政区划的调整,虽然原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合肥的面积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但由于无为县、和县及含山县的划出,合肥经济圈的人口和面积大为减少。

于是,“合肥经济圈范围应该扩大”被提出,现在主流的思路是“东扩”,具体来说就是纳入滁州的定远和全椒两县。记者获悉,《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在2009年提出时就有过融入滁州等周边地区的构想,认为“滁州的融入有利于合肥经济圈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合肥经济圈的加快形成和发展。”不过,记者从定远、全椒了解的情况显示,两县是否加入合肥经济圈还没有最终结论。

“经济圈不是跑马圈地”

“不是圈一块地就能称之为经济圈,圈起来的是经济,带动的是产业。”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芜湖、马鞍山以及合肥经济圈希望纳入的全椒、定远两县,但全椒、定远其实隶属于南京都市圈,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这可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带来麻烦。另外在地域上,芜湖和马鞍山又属于皖江城市带成员,合肥经济圈与皖江城市带也有好几个城市重叠,这样有可能形成各个城市针对产业和资源的争夺,可能会分散注意力,错过好的发展机遇。

该专家认为,芜马经济圈只是一种概念性的概念,“芜湖和马鞍山没有联合起来的基础,芜马经济圈多少显得有些勉强”。芜湖的GDP不及合肥的一半,辐射及带动作用有限,同时,“对于经济圈来说,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对接尤为重要,但号称‘钢城’的马鞍山与芜湖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支柱产业在产业关联性上并不是太强。”该专家表示。

“经济圈不是跑马圈地。”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合肥经济圈也好,芜马经济圈也罢,应该先把一个培养起来,使之真正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他认为,现在对于安徽来说,扩容旧的经济圈和打造新的经济圈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针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也认为不应该盲目支持经济圈扩容,甚至建设多个经济圈。“不是圈一块地就能称之为经济圈,圈起来的是经济,带动的是产业。”王开玉表示,打造经济圈有内在规律,必须发挥市场作用,不能只靠政府主导,“合肥经济圈各成员通过各自的市场定位已经进行了产业上的协作分工,目前来看扩容合肥经济圈的意义不是很大。”

“从实践来看,作为合肥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合肥对圈内成员的带动与辐射已逐步显现,安徽未来发展应该聚焦合肥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打造合肥经济圈的优势。”王开玉坚持认为,合肥经济圈才是安徽的希望,安徽应该以合肥为“群核”、周边城市为“群集”建设江淮城市群,对内联动皖江、皖南、皖北三大板块,形成整体合力,对外则加强与南京都市圈的对接,争取安徽在区域分工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应该分散力量。

一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表示,一个省份在经济发展的布局上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经济投入和资源分配上形成聚焦的效应。”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也认为,在皖江城市带这个国家战略下,合肥经济圈和芜马经济圈要想共同发展,安徽要在全局战略上进行谋划,“要明确各自的定位,不要零敲碎打,要进行主次分明的统筹布局,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这样才能加快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