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社区改革或破解 城乡公共服务不均难题
时间:2012-01-09 09:14:4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培发 赵进 

  提案对基层社区的广泛关注,反映了以社区为关键落脚点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之所需。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往村居的人口、 产业、社会结构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于没有农村户口,却依然有大量农村形态社区存在的佛山而言,城乡社区重构更是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顺德、南海以基层社区为重点,推开了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两地将行政服务延伸至村(居)的做法,代表着社区改革的方向。这也有望破解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不均的难题。

  乡村虽变身社区,公共服务差距仍凸显

  容桂华口是顺德乡村走向城市的一个典型缩影,以外来人口多、社会管理复杂而闻名。尽管政府称其为社区,但容桂人还是习惯将其称为华口村。

  资料显示,2000年前,华口是个占地超过5平方公里的平静村落。当年的华口村因距容桂城区较远,村民多以种香蕉和养殖家鱼出口到香港为生。

  2000年,容桂政府创建高新工业园,华口村过半土地被征用。工业园区引进300多家企业,并且带来了大量外来工。因为工厂和外来工的到来,使得原本的村庄发生了急剧变化。

  一组经常被列举的数字是,华口社区有5000多常住人口,与之对应的是近7万多外来人口,由于社区一直处于社会管理较乱、社区三套班子没有交叉点、社区居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较差的状况,近4年来更换了5任书记,最短一任书记任期不到3个月。

  华口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称,城市环境管理是目前居民投诉最多的事项,规划和政府公共服务延伸不够、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也是困扰华口村管理者的现实问题。

  与华口社区情况相似,南海去年启动农村综合体制改革,首批119个村通过“村改居”,村委会变身为社区居委会。这一变身的背后,正是以往大量农村称为社区,却依旧是乡村形态的尴尬状况。

  南海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往的农村虽然被称为农村社区,但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别依然明显。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治模式等方面,更体现在公共服务不均方面。

  实际上,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因为财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公共服务难以在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中大规模开展,这也成为制约民众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原因。

  行政服务延至村(居),社工服务紧跟上

  为解决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不均的难题,顺德、南海两地均采取了行政服务进村居的做法。顺德采取“政社分离”,南海则率先实现了社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在顺德,华口居委会与容桂其他四个居委会率先建立了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以此作为政府行政服务在社区(村)的延伸机构和便民服务平台,承担政府向社区(村)提供的行政服务工作和政府交办的工作,这样有利于推动政府服务前移,方便市民办事。

  而南海,则在全面建立区、镇(街道)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在所有城乡社区全部建成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广东省首个实现区、镇、村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县区。

  两地的做法,均让以前要经过村(居)委会转交的事务,都可以在社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这让村(居)委会回归自治职能,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居(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再直接承担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服务进村(居),虽然让政府能够提供全面的社区行政服务,但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现代社区,某些常规性专业服务却可能会是一个“盲 区”。比如高龄独居老人可以享受政策上给与的福利,但平时孤独寂寞却无处倾诉;对问题少年、吸毒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对辖区内低保户、五保户进上门服务等都 存在空白点等。因此,行政服务延伸至村(居),只是社区改革中的初始一环。

  为此,顺德、南海两地也采取了培育社工机构、引进社工服务等措施,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在社区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康乐、心理辅导等领域的专业社工服务,以突破以往常规性专业服务的“盲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