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精神”兼具三个特性
时间:2011-12-20 08:46:59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昨日,《北京日报》发表全国人大原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市政协原副主席朱相远的文章,指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具备民族的传承性、科学的时代性、大众的实践性。全国首善之区,带头高扬这面精神大旗,意义非凡。

  民族的传承性

  这篇题为《“北京精神”的三个特性》的理论文章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受尽各种磨难,但广大爱国者,总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地探索、创新。对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与民族内部的纷争,总是厚德载物,予以包容、接纳、融合而吸收之。

  “北京精神”的前四个字:“爱国、创新”,正代表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前半部:“自强不息”。后四个字:“包容、厚德”正代表后半部:“厚德载物”。这正标志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科学的时代性

  文章同时指出,“北京精神”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具有科学的时代性。正在积极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中国,在努力追赶信息化与国际化。因此,我们高举“爱国、创新”的大旗,就是尊重这种科学的社会进步观,就是弘扬这种时代精神。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用“包容、厚德”来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对于内部的各种不同观点、意见、倾向、思潮等,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只要不触犯法 律,不宜用强力压制的手段,而要宽容、沟通、疏导、协商。总而言之,采取民主的办法,来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外各种不同势力,也要采取“包容、厚德”的和 平外交政策。

  大众的实践性

  文章表示,任何学说或精神,离开大众实践性就成一纸空文。“北京精神”的八个字简明好记,贴近群众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爱国”是首都人民 不变的情怀。北京一直是爱国主义的发源地。“创新”也是北京发展的必由之路。至于“包容、厚德”,本来就是老北京人的传统美德。

  “北京精神”因为具有这三个特性,是属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就决定其一定能被广大群众所接纳,并经实践而不断发扬光大。

相关新闻
24h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人物专栏 More>>
赵 晓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吴翠云 中共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 蔡立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委员会乡村建设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住建部村镇建设司乡村规划研究中心顾问。 金锡顺 北京世博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袁崇法:人物简介: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规划总监,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城市可 刘世能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博士、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寇有观:原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国家公派留美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ESRI、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等部门从事生态环境、国土资源、区域规划、卫星遥感和信息系统 大卫·格林伯格: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 蓝海涛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室主任。 金元浦,浙江浦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文化与艺术专委会专家顾问,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大教授、博导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