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一长假结束,出游的人们带着欢乐和疲惫回到家里,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时,却有一些不幸的人被各种事故吞噬了生命,再也不能迈进家的门槛,留给亲人无尽的悲痛与思念。
长假最后一天,滨保高速天津境内一辆大客车追尾侧翻,向前滑行208米,初步核实已有35人遇难20人受伤;在河南社旗、安徽萧县,也发生了造成10人以上伤亡的车祸。而回顾整个假期,安全事故远未“放假”。10月1日,湖北宜昌兴山县旅游客车坠崖落水16人遇难;4日,贵州荔波县立化镇安平煤矿发生瓦斯突出事故17人遇难;5日,南钢炼铁厂发生铁水外流事故12人遇难;6日,浙江台州车祸7死1伤。
安全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客观原因和偶然性,但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这样的黑色记忆更显触目惊心,需要引起反思和改进。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旅游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25.1%。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接待2433万人次,门票收入12.5亿元。在北京,游客首超千万人次。这些指标表明,今年国庆假日经济规模又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些数字,一方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休闲消费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出行安全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暴露出这方面存在的软肋。
假日期间的交通,人流量巨大,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更容易出事。比如车祸,其主要原因无非是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醉驾、恶劣天气这么几种,当人满为患、人人都急着赶路时,这些原因的危险性比平时更致命,即便是司机操作不当、乘客疏忽、道路设施设置不合理、安全监管漏洞、运营车辆“老毛病”发作等因素,也可能在此时形成放大效应,成为惨祸导火索。
交通事故只是个案,它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是,在假日经济节节攀升时,我们不仅要算经济账,也要算社会账、安全账,要更加重视人的安全,满足人的需求,维护人的权利,提升安全系数,进而提升假日期间人们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感。这个黄金周,不少景区都传来了游客人数创新高的消息,从经济角度看是利好,但也要看到,人山人海,加大了发生踩踏的风险,加剧了游客如厕难现象,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能只看到钱,更应增强安全意识,搞好旅游服务,让人们玩得安全,玩得舒适。
长假前夕,一些网友表达了对黄金周的种种期盼,安全被放到突出位置。长假期间的一些事故,印证了安全不只是一种公众需求,更是一种公共责任。但愿事故教训能引起积极改善,当下一个假期来临时,人们能获得更加安心的出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