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进城农民工子女面临上学抉择:留下,还是返乡?
时间:2011-09-11 16:09:45  来源:人民网 
   新学期伊始,成千上万的孩子们背上书包,走进绿意浓浓的校园;而为数众多的农民工子女,则像“小候鸟”一样,泪别父母,回到家乡。这些孩子去哪儿上学?将面临怎样的情况?记者走进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济南市历下区,调研两个农民工子女的求学历程。

  满佳会

  ■城市学校门槛高,只得重新回农村

  8月30日,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南宋庄。14岁的满佳会仿佛忘记了开学时间,还在帮邻居带小孩。

  “妮儿,有人来了!”爷爷满开信扯起嗓子一喊,她便从隔壁“飞”了回来。一条不长的土街上,低低地扬起一溜尘雾。

  整个暑假,满佳会都在这条街上度过,洗衣、做饭、写作业、带小孩、剥棉花桃。

  满开信站在门口,笑着对我说:“进屋吧。”这时,我才注意到,爷孙俩住的是3间破砖房,墙面斑斑驳驳,地砖坑坑洼洼。屋里打一个隔断,外间作小卖铺,摆着饼干、啤酒、酱油、灭害灵、洗头膏……里间当卧室,只够放下一个桌、一张床。

  “9年前老伴走了。儿子、儿媳常年在北京打工。俩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孩子4岁时,就被送回了家。”满开信的话里有些埋怨。

  “佳会在哪儿上学?”“村小学毕业,该上初中了。”满佳会说,“四年级暑假,爸爸交了500元钱,让我到北京的私立学校补英语。当时,我们住在朝阳区金盏乡一间平房里,到学校要坐半小时公交。我跑了一个月,就想回老家。”

  电话那头,满佳会的爸爸满运坡说:“谁不想和孩子在一起?可现实条件不允许。我做玻璃钢生意赔了30多万元,又刚和老婆离婚。现在拼命挣钱还账,哪有时间管女儿?有一年暑假,佳会一个人在家。晚上,她敞着门,开着电视睡着了。那是城乡结合部,多不安全?”

  满运坡说,农民工子女在北京上学,并没有户籍方面的限制。不过,公立学校少,进门难;私立学校费用高,自己承受不了。“孩子在北京上到高中,还要回老家高考,索性就在山东上吧。”

  “以前,一到寒暑假,佳会就到村口等妈妈接她。”满开信说,今年,他们离了婚,没来接孩子。“想不想爸爸、妈妈?”“不想。有事就打电话,没事不打。”满佳会晃了晃齐眉刘海。

  有人来买2包芭兰香,满开信赶紧起身招呼。“这个代销店一天最多卖100块钱,挣10块钱。好在县里免收学杂费、教材费,上学期还发了250元贫困生补助。”

  让爷爷最担心的,并不是钱,而是孙女的健康。去年,满佳会得了慢性胃病。一连3个星期,满开信每天早上带她输液,再送到学校,特别劳累。“爷爷平时不吸烟。那段时间,他常常夹上一根,紧锁眉头……”满佳会说。

  房鑫茹

  ■跟爸妈到济南上学,感觉特幸福

  早上4点,房鑫茹家的闹铃响了。妈妈孙焕成快速起身,准备面粉、烧饼、油条、鸡蛋,收拾早餐车。鑫茹在睡梦中被喊醒,揉揉惺忪的眼,忙着给弟弟穿衣服、洗脸。5点半,一家人出门。妈妈在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口支起摊,爸爸则把另一辆早餐车推到两公里外的路口。

  2002年,房鑫茹一家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迁到济南,在城乡结合部租了两间房,每月租金300元。爸妈每天工作到上午11点,下午清洗餐具、预备原料,一天下来,仅挣七八十元。

  “无论刮风下雨,天热天冷,我们一天也不敢耽搁。”孙焕成说,“儿子一个月交400元,女儿一学期要100多元书本费,每月交260元午餐费。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些钱。没想到,孩子的奶奶上个月摔骨折,住院花了2万多元。”

  7点,房鑫茹跟着同学的妈妈去济南农民工子女学校——汇波小学。孙焕成说:“我们没有济南市户口,没有房产,只在聊城开了一张不在原籍享受义务教育的证明,鑫茹就顺利进入公立小学。”

  9月1日是汇波小学开学第一天。房鑫茹穿着新校服,早早到学校。8点钟,全校900多名师生列队举行开学典礼。之后,分班召开安全教育班会。

  “同学们,我们的老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重建。半个月前,咱们搬到七职专老校区,过渡期2年。学校对面是大明湖,门口车多,大家要注意安全。”班主任李翠玲老师开场后,请同学们上台,讲自己了解的安全知识。

  房鑫茹举起手,第一个站起来:“新学校的厕所在二楼,课间不能拥挤;进学校不能带火柴、打火机;不随便玩消防器材……”

  汇波小学校长韩广玲说,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家庭环境较差。为此,学校专门安排了“做文明汇波人”、“相亲相爱一家人”等课程,还开设了心理咨 询室。“这些孩子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老师鼓励他们利用回老家的机会,搜集有地方特色的照片、文字资料,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家乡。学校还和济南市青少年 宫合作,免费教孩子们一项特长。”

  “为了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学校安排了终身阅读、阳光运动等活动。”李翠玲说,每个月,老师指定一篇文章,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在阅读本上填写“最感动的句子”、“家长的话”。上学期,全班在大明湖边上开读书会,气氛非常热烈。

  “鑫茹原来在校外上绘画班,每个月300元。我们觉得贵,不让她学了。”孙焕成说,自从学校有了免费特长班,女儿又找回了绘画的乐趣。

  “大明湖读书会那天,妈妈和我一起参加,特别高兴。”房鑫茹说,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春节时,妈妈还是花1000元给她买了一台学生电脑。暑假,全家挤出时间逛了一趟动物园。 

  蹲点感言

  见过两个孩子,我的心情五味杂陈:她们的家庭都不富裕,留在农村的满佳会,远离父母,缺乏照顾和关爱;走进城市的房鑫茹,暂时享受着父母、老师阳光般的呵护……

  我们不妨试想,满佳会走进大城市的学校,有哪些路可选?一是公立学校,考试难,借读费高;二是私立学校,费用昂贵,难以承受;三是外来务工人员 子弟学校,环境差,路途远。三条路似乎都不好走。如果再加上父母离异、家庭拮据等因素,佳会更难走进城市的中学。这是逾5800万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事关命 运的抉择。任重道远,政府、社会和家庭还需协力,给更多孩子创造快乐成长的机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