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报:高成本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时间:2011-08-23 10:08: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 

现在城市排水系统停留在古代水平现在城市排水系统停留在古代水平

    无论是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聚集不经济和外部成本,还是针对中国的高密度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压力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这些都需要城市功能和城市承载力的大幅度提升。要实现上述目标,其前提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的弥补,是对城市民生问题、生态环境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治理投入,而这些在传统的低成本城市化时期往往被忽视或回避。

    基于低价工业化的特质和要求,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较强的快速低成本扩张特征,这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表现为贪大求快、“拈轻避重”,城市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缺乏规划,没有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城市建设呈现出“小马拉大车”特征。不仅如此,在以行政手段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人为压低城市化成本,造成城市公共服务缺失、社会保障不足,“低投入,高积累”是以牺牲民生和部分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城市化跳跃式发展没有兼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城市外表光鲜亮丽,“内部”脆弱不堪。最近,武汉、南昌、杭州、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接连内涝,暴露了中国城市化的软肋。同时,这也预示着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聚集,中国城市化低成本扩张模式将难以持续。

中国正走向高成本城市化时代

    足城市化门槛成本之后,城市化的外部成本相对于聚集效益将呈现出加速增长特征,特别是当达到最优城市规模之后。也就是说,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聚集不经济开始呈现,一方面表现为通勤成本上升、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上升,另一方面表现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支出必然要随之不断增加,以满足对城市功能和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

    未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高投入,大量的城市运营支出和资源要素成本上升,意味着中国正在告别传统低价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而走向一个高成本城市化时代。所谓高成本城市化包括两层含义:(一)与低价工业化相比,城市化是高成本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二)与城市化起步阶段相比,持续高速、人为推进的城市化是高成本的。面对这一新的发展环境和约束条件,我们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选择新的城市化模式并进行制度设计。

非自然成本是推高城市化成本主要动因

    高成本城市化可大体分为自然增长成本和非自然增长成本。城市化的自然增长成本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表现为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增加、管理服务成本增加、环境治理成本增加。而非自然增长成本则主要由公共政策不当造成,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政府主导性。具体表现在现行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与服务业比重)、产业布局不合理、政策扭曲(过度干预、与民争利)等方面。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带来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造成经济活动向城市内部过度集中和分布失衡,从而导致现有城区的过度拥挤与土地、生活成本飙升,成为推高城市化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土地融资和土地城市化”目标,扭曲了城市化价格,助推了住房价格和工资价格的上升,导致微观负担快速增加,城市化带来的规模效率抵不过城市化带来的高成本,直接影响到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

城市功能和承载力亟须提升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期。目前城市人口为6.66亿(2010年人口普查),其所占比重已经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意味着中国城市吸纳的人口要远远超过城市化率高达70%、80%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此外,庞大的流动人口(2.2亿)和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也给中国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当今城市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已成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资源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在使城市付出高昂环境代价的同时,也造成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

    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过程,既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上相似的共性,也有自身特质。无论是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聚集不经济和外部成本,还是针对中国的高密度人口、城市可持续发展压力和现代化建设要求,这些都需要城市功能和城市承载力的大幅度提升。要实现上述目标,其前提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的弥补,是对城市民生问题、生态环境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治理投入,而这些在传统的低成本城市化时期往往被忽视或回避。

未来城市化良性发展的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公布的一份报告,对中国城市化的未来提出了严重警告。报告指出,我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脚步即将放缓,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预计在2011—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一方面是城市化的高成本约束,另一方面是城市化稳步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对这一“二律背反”难题,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理念和制度安排,以低成本战略推动中国未来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首先,必须正视中国正在进入高成本城市化时期这一现实,加大投入弥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是当务之急。

    其次,相对于城市化自然增长成本,关键是降低非自然增长成本(调整政府不当政策),为此需要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战略,特别是城市化模式的再选择。高成本条件下我国的城市化模式是以循序渐进、科学发展为约束,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为重点,以低成本的乡城人口迁移为支撑,以政府治理创新为保障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再次,政府对微观领域的干预,导致资源配置价格的扭曲。为此,转变政府角色,原则之一是不与民争利(利用城市化实现自身财政收入最大化),之二是坚持模糊面纱(the veil of ignorance)原则——政府政策的公平性。此外,还要变革政府管理体制,降低行政成本。

    最后,要明确中央政府责任,如构建全国性社保体系、介入保障性住房供给,这对低成本推进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