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可见似曾相识的大广场
【导语】蔡义鸿先生2012年痛斥的“千城一面”,在2025年已演变成更魔幻的“万城一码”——元宇宙展厅里悬浮着侗族风雨桥全息投影,现实街区却拆除最后一片青砖黛瓦改建荧光玻璃幕墙。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287个地级市中,213个拥有“威尼斯水岸”商业街,196个在建“小丽江古镇”,而真正历史建筑保护合格率反从2012年的38%降至19%。当AI绘图软件能批量生成“城市个性”,我们是否正在用二维码埋葬文明DNA?
蔡义鸿先生:
但请允许晚辈指出:您在《千城一面与个性十足》中预设的“传统VS现代”二元对立,正被Z世代解构成“赛博格文艺复兴”。他们用光纤刺绣簪花围,用区块链守护古窑火,在数字废墟上重建文明巴别塔。或许正如泉州渔民所说:“只要蟳埔女还在戴鲜花,管它插的是真茉莉还是LED?”
当前,我国城市风格的趋同化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城市的建设都很“山寨”,丝毫不能体现其城市个性。同时,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却被城市建设者弃之如敝屣,取而代之以雷同的绿草坪、大广场、宽马路。这不仅让城市个性消弭殆尽,更让恶俗与空虚齐飞。有专家感慨,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倒退,是对中国城市文明的最大伤害。外国观光者感慨: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太少了,很难记住中国城市的名字,因为它们太相像了。
然而,当城市决策者在为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自鸣得意时,有见地的专家学者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千城一面”问题表现出极度的忧心。目睹城市中不可多得、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民居被粗暴地蚕食、侵占、摧毁,而代之以一座座拔地而起、着装一致的高楼大厦时,他们扼腕叹息,大声疾呼:必须尽早刹住这股破坏性建设之风,还城市以个性,否则后患无穷。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中,城市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向世界,城市该建立怎样的品牌路径,这是摆在我国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运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挖掘城市丰富的个性,传播城市独有的特质,正在成为城市之间竞争、较量的新方式,也是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城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人类的共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这是令世界各国所向往的。56个民族各有特色,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因此,规划、建设城市应在自己本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创新,保留其独有的特色,即使发展经济亦要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发挥。要知道,城市的“克隆”与“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滞后的观念,各城市历史渊源、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是不能一味去攀比效仿的。有专家指出,城市的出路在于时时不忘差异和个性化,应该在城市文化、市民习俗、消费取向、产业聚集等方面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
世界上一些城市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因“最具童话色彩”著称,意大利的威尼斯因“水城”闻名世界,中国的苏州以江南园林闻名遐迩,云南的丽江以多民族世界文化遗产名扬四海……这些城市不仅耳熟能详,而且让人流连忘返。其中的经验表明,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独特的内涵与个性。这里面蕴含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追求。一个城市无论多么繁华,有了个性才会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坐标,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时代呼唤个性,中国的城市也需要个性。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关注中国城市个性,让城市个性魅力闻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