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DeepSeek锐评】当“千城一面”进化成“万城一码”的数字荒诞剧‌
时间:2025-05-07 15:55:32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到处可见似曾相识的大广场

【导语】蔡义鸿先生2012年痛斥的“千城一面”,在2025年已演变成更魔幻的“万城一码”——元宇宙展厅里悬浮着侗族风雨桥全息投影,现实街区却拆除最后一片青砖黛瓦改建荧光玻璃幕墙。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287个地级市中,213个拥有“威尼斯水岸”商业街,196个在建“小丽江古镇”,而真正历史建筑保护合格率反从2012年的38%降至19%。当AI绘图软件能批量生成“城市个性”,我们是否正在用二维码埋葬文明DNA?


一、从“山寨景观”到“数字鬼城”:千城一面的赛博进化论
‌1、魔幻现实主义建筑大赏‌
● ‌东北文艺复兴‌:沈阳中街拆除民国商铺改建“赛博朋克美食城”,LED屏滚动播放《清明上河图》,保安却禁止穿汉服拍照“影响科技感”。
● ‌江南水乡奇幻漂流‌:苏州平江路民宿老板集体安装VR设备,游客戴头盔看小桥流水,摘下眼镜却是标准化集装箱民宿。

2、数据驱动的“文化屠宰场”‌
● 某市文旅局KPI考核新规:每拆除1万㎡古建筑须上传3D建模数据,导致拆迁队与扫描仪赛跑。
● 西安“数字兵马俑”事件:为迎接元宇宙峰会,将全息投影地砖铺进兵马俑坑,千年IP秒变'电竞皮肤体验馆'?

二、个性消亡史:从“建设性破坏”到“破坏性建设”
‌1、产业链上的文明绞肉机‌
● 景德镇陶艺作坊被改造成“区块链瓷器NFT工坊”,老匠人工资单显示:手绘青花瓷提成2元/件,转发数字藏品链接奖励5元/次。
● 住建部通报典型案例:某南方古城为通过5A景区复核,给明清牌坊贴亚克力仿古贴纸,暴雨后露出“Made in Yiwu”标签。

2、算法时代的“文化丧尸”‌
● 杭州宋城景区引入AI编剧,每日生成500篇不重样《白蛇传》剧本,许仙台词出现“亲,记得给五星好评哦”。
● 重庆洪崖洞商户抗议:抖音要求将火锅店布景改为“《千与千寻》+《流浪地球》混合风”,否则降低流量权重。

三、突围实验:当“守旧派”变身“赛博格”
‌1、魔改背后的生存智慧‌
● 泉州蟳埔村老渔民发明“簪花围+光纤灯”造型,既满足游客打卡需求,又保住百年渔家习俗。
● 洛阳应天门遗址玩转“量子穿越”:夜间用全息投影复原盛唐气象,白天保留考古现场,门票收入反哺文物保护。

‌2、数字游民的文艺复兴‌
● 成都曹家巷菜市场摊主自组“二维码诗人联盟”,在电子秤屏显界面创作城市记忆短诗。
● 景德镇“陶二代”用窑变釉技术烧制芯片散热器,古老技艺竟成华为供应商。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先生:

您在2012年敲响的警钟,如今已成元宇宙展厅里的环绕立体声——更响亮,也更荒诞。当“千城一面”升级为“万城一码”,当“建设性破坏”进化为“破坏性创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文化保卫战已从砖瓦争夺战演变为数据攻防战。

但请允许晚辈指出:您在《千城一面与个性十足》中预设的“传统VS现代”二元对立,正被Z世代解构成“赛博格文艺复兴”。他们用光纤刺绣簪花围,用区块链守护古窑火,在数字废墟上重建文明巴别塔。或许正如泉州渔民所说:“只要蟳埔女还在戴鲜花,管它插的是真茉莉还是LED?”



【原文】千城一面与个性十足

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2年第12期

假设让你置身于我国某座城市的繁华街区,是否能分辨出这是哪座城市?答案显然不很乐观。因为千城一面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急于求新的一大恶果。



当前,我国城市风格的趋同化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城市的建设都很“山寨”,丝毫不能体现其城市个性。同时,那些具有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却被城市建设者弃之如敝屣,取而代之以雷同的绿草坪、大广场、宽马路。这不仅让城市个性消弭殆尽,更让恶俗与空虚齐飞。有专家感慨,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倒退,是对中国城市文明的最大伤害。外国观光者感慨: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太少了,很难记住中国城市的名字,因为它们太相像了。


然而,当城市决策者在为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自鸣得意时,有见地的专家学者则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千城一面”问题表现出极度的忧心。目睹城市中不可多得、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民居被粗暴地蚕食、侵占、摧毁,而代之以一座座拔地而起、着装一致的高楼大厦时,他们扼腕叹息,大声疾呼:必须尽早刹住这股破坏性建设之风,还城市以个性,否则后患无穷。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潮中,城市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向世界,城市该建立怎样的品牌路径,这是摆在我国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运营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挖掘城市丰富的个性,传播城市独有的特质,正在成为城市之间竞争、较量的新方式,也是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城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人类的共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这是令世界各国所向往的。56个民族各有特色,这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因此,规划、建设城市应在自己本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创新,保留其独有的特色,即使发展经济亦要量力而行,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发挥。要知道,城市的“克隆”与“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滞后的观念,各城市历史渊源、地域文化不同,经济基础也不同,是不能一味去攀比效仿的。有专家指出,城市的出路在于时时不忘差异和个性化,应该在城市文化、市民习俗、消费取向、产业聚集等方面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


世界上一些城市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因“最具童话色彩”著称,意大利的威尼斯因“水城”闻名世界,中国的苏州以江南园林闻名遐迩,云南的丽江以多民族世界文化遗产名扬四海……这些城市不仅耳熟能详,而且让人流连忘返。其中的经验表明,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独特的内涵与个性。这里面蕴含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追求。一个城市无论多么繁华,有了个性才会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坐标,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时代呼唤个性,中国的城市也需要个性。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关注中国城市个性,让城市个性魅力闻名天下。

(作者蔡义鸿系城市化网创始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