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央企频频制造地王不是好苗头
时间:2009-07-07 14:12:13 
央企频频制造地王不是好苗头

 


为泡沫膨胀推波助澜 央企频频制造地王不是好苗头

2009年07月06日  来源:京华时报

6月的最后一天,广渠门15号地的拍卖比正在热映的《变形金刚2》还火爆。当天,央企中化集团的子公司方兴地产以40.6亿元天价夺地,刷新了一周前中国电子集团下属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竞得奥运村乡地块的纪录,制造了新的“地王”。

央企成为抢地热潮中的主力军,这在中国房地产十几年的市场化进程中是从未出现过的现象。美国资贷危机的阴影尚挥之不去,国内公众对房价过高伤害民生的讨论正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差钱”的央企以疯狂的姿态入市,看上去显得相当诡异。

上文提到的两家开发商,其入行时间和开发经验与华远、SOHO等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它们凭什么一砸几十个亿不皱眉头,把潘石屹都吓一跳?合乎逻辑的解释可能有两种:其一,这些央企可投资的钱骤然增加得太多,它们对自己主业的前景却并不看好,反而认为房地产业更有利可图;其二,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将更加强化,不再被看成是“完全竞争、高风险”行业,因此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资本欲在此领域加大投入以争夺主导权。

不过,不论是央企钱太多而投资房地产,还是国资将“主导”房地产市场,都并不是好事。它预示着三种让人担忧的局面:

第一,在国家信贷扩张期,央企成了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而央企却拿着银行的钱争先恐后地买地进楼市,这只能说明,国有企业信贷额度的猛增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资本配置方式,它会加剧国企的低效率膨胀,同时势必会分流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量。

第二,如果说连央企都觉得干其他的都不如炒股、炒房、炒地赚钱,这恐怕只能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待进行大的结构调整。

第三,央企在楼市集体狂欢将为房地产泡沫膨胀推波助澜。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无法永远脱离经济基本面,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也无法脱离链条终端——购房人的承受能力。今年以来,在房价略有回升的情况下,各类物业的租金都呈下滑趋势,房价与租价的背离越来越明显。这说明,当前的房价已经严重超出了市场的消费水平。

所以,央企频频制造“地王”不是什么好苗头,这些“地王”只会比上一轮楼市泡沫中由民企所主导的“地王”危害更烈。央企拿地时的“不差钱”,可能会给新一轮资产泡沫埋下隐患,值得警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