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莫让“谢师宴”变了味
时间:2018-06-25 11:28:31  来源:东方网  作者:袁文良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2018年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虽然考生还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但许多上了分数线的考生及其家长已经着手准备“谢师宴”了,一些酒店也纷纷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配合地推出相应“谢师宴套餐”,并称“提前预订”可享受“超值优惠”。

  谢师宴,也称“升学宴”。几千年来,国民一直崇尚尊师重道。如今,孩子历经“十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想对老师这些年的谆谆教诲表示一下感谢。从道德和礼教上来看,教师教书育人付出很多,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尊敬,尤其那些上了线、只待领取录取通知书的“准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因感恩而自愿“出血”宴请一下老师,其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师宴”是一种表达尊师、敬师、谢师的礼仪、风俗。因此,学生考出好成绩,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由衷高兴,这时学生及家长邀老师一同坐一坐,小庆一下,小酌两杯,应该说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妥。

  然而,纵观近年来出现在各地的“谢师宴”,从形式上来说,“谢师宴”已经冲出家门、成为商家的招牌,动辄上千的高消费让原本人人都可以表达的“谢师”有了门槛;从内容上来看,“谢师宴”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很多学生家长借此博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让普通的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手中有些“权力”的领导干部,借机邀请下属出席,而这些“聪明”的下属自然会借口“给孩子买点需要的学习用具”为由送上礼金、红包,这样的“谢师宴”无疑成为个别贪官大肆敛财的机会;从社会环境来说,孩子考上大学,你不摆个“谢师宴”,就会有人说你“小气”,甚至“忘恩”,孩子也会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份”。对老师来说,学生家长摆下“谢师宴”后,如果不到场,或到场不喝上几杯,总会伤了“师生情义”,会被人说是“清高”架子大……如此这般,使好端端的“谢师宴”笼罩上了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结果是偏离了“谢”的本意,改变了“谢”的味道。

  既然“谢师宴”已经变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谢师宴”回归本源。吃饭,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既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媒介,也是一条沟通感情的纽带,更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一顿“谢师宴”,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感激过去的谆谆教导,请教未来发展的金玉良言,而这才是“谢师宴”的本意所在。这样的“谢师宴”,没有必要设在豪华酒店,也没有必要点上山珍海味,更没必要推杯换盏,只是简简单单地吃顿便饭,哪怕是一人一杯清茶、一人一碗面条。这样的“谢师宴”,彼此间可以推心置腹地聊天,处处彰显着关爱与温情,可实现师生感情的真诚交流。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为感谢老师们多年辛劳,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写感谢信,也可以送礼物,当然也可以请吃饭。但作为老师,可将不收“谢师礼”、不赴“谢师宴”作为一种自觉,并提前向学生声明;作为学校,更应该推介文明谢师的新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谢师恩,一张亲手做的贺卡、一条自编的短信、一段转发的微信等,都一样能表达敬意。

  总之,高考结束,学子们或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简单的搞个“谢师宴”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其“谢师宴”的动机与形式,那些偏离了本源、变了味道的“谢师宴”则是老师和全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