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日《中国青年报》以整版篇幅刊出轰动一时的《遏制教育公平性的恶化趋向》,第一作者便是曾经担任湖南省教委党组书记的朱尚同。当时由其牵头,五名老干部联名写下了这篇文章,对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等问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不平的问题总要有人说话
新快报:您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情?
朱尚同: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年龄82岁,党龄61岁……社会上不平的问题,总归是要有人说说话的。
新快报:会有压力吗?
朱尚同:呵呵,这就是我退休的好处了。
新快报:你是怎么想到用网络这种方式举报的?
朱尚同:我也没想到网络的影响那么大。我把举报信交给了北京的一位老同志,他交给了周先生,周先生向我了解情况后,发到了网上。我自个也在红网给省委和市委发了举报信。
区长走后即派女儿实地调查
新快报:听说芙蓉区的区长来看望您了?
朱尚同:是啊,还有区里的宣传部长。他们希望我能把帖子撤下来。而且希望我发一个声明,说帖子不是我的意思。
新快报:那您同意撤下来吗?
朱尚同:我没错啊,为什么要撤下来?帖子确实不是我发上网的,但内容我都是确认了的。
新快报:你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朱尚同:他们觉得也挺“委屈”,他们认为装修的都是老房子,这是在为老百姓做好事。他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老房子的水压不够,他们改装自来水管,又比如为居民装了煤气管道等。他们走了之后,我就让女儿马上到附近的几个小区去问了居民,居民说修水管是在创文之前就弄好了的。
我和他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新快报:那您怎么看他们所说的委屈?
朱尚同:我说我和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城市适时有序地改进市容,本来是好事。但应区分不同地段、不同房屋,该修则修,能省则省,该谁出钱则谁出钱,逐年均衡有序地进行。但现在是,他们有来自于上面的压力,急于夺取文明城市,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思想的推动下,本应各负其责的事情,一概由国家包下来。我以为这种不计成本追求表面光鲜和形式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新快报:您觉得创文应该怎么去做?
朱尚同:每个城市都有着不同的历史、社会、经济条件,每个城市的思想文化内涵也是没法外化去评比的。如今的创文很容易让每个城市疲于奔走,搞形式主义。为了结果而弄虚作假、大肆浪费。我就是想让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