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合作既要一体化又要差异化
时间:2011-05-26 13:26: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程武 

“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是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了京津冀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政要与专家,与国家发改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政府、企业与研究机构代表日前齐聚廊坊,参加首届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达成如上共识。

会议期间,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对记者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面临共同的挑战,如优质生产要素未能自由流动、经济发展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环境改造升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三地在中央协调统一下共同推进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工作。河北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将要构建起环首都高端产业带、环首都城市带、环首都城乡一体化示范带、环首都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带、环首都绿色生态带,跟首都紧密结合起来,服务首都,借力首都,对接首都,融合首都。

京津冀的合作是首都经济圈做优做强的基础,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着力于发挥内部潜力,又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任何一个地区,包括首都在内,拥有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要使现有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充分开放合作,借资源、市场、人才发展。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专栏)指出,河北在建设首都经济圈中要做好几个发展:第一是一体化发展,通过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一体化解决公平、公正问题,通过一体化解决发展机遇问题;第二要错位发展,跟首都形成错位,在发展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三要借势发展,延伸首都的产业链条,延伸首都的其他发展空间,使河北借势头、借条件、借产业链发展自己;第四是支撑发展,河北要以其广阔的腹地来支撑北京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实现京津冀产业上对接互补,必须找准各自的定位,在产业及未来发展中寻求链条的节点,在差异化中实现街接配套、合作互补、错位发展。河北即将以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打造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京津互动发展。开发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应该在首都经济圈的新一轮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走全民招商、村村冒烟的粗放型增长之路显然行不通。集中各种优势资源建设现代化园区打造一流产业平台,是实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专家指出,在开发区的体制上,“管委会+公司”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与政府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短板,而专业化的招商能力,周到细致的投资服务以及科学的城市营销推广能力,是开发区能否吸引优质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关键所在。同时,一批专家也指出,首都经济圈内现在面临的人口突破发展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过大等问题也急需从建设环京津新型卫星城突破,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吸引市区人口向卫星城转移,同时承担本地区综合功能,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