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外就这样被"made in china"圈粉
时间:2017-09-29 12:24: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和正升 

    得益于做海外直播和经常出国,我有机会获得了很多基于基层视角看待中国海外形象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产生了两点体会:中国在一些攸关民众福祉的领域做得非常好,中国的海外形象确实表现得很正面。

  以往,通过国内新闻报道或者被放大的案例,很多人觉得中国人的海外形象总和粗鄙有关。一方面,我们还不够自信,总是不自觉地夸大外国人的好,忽略他们的差;另一方面,那些与国民粗鄙有关的话题总会引发更多反响。

  以往,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经常与中国制造有关,比如产品质量差等。其实,这样的理解有些偏见。我的一位朋友常年在罗马尼亚做贸易,也是我们项目的储备主播,他的业务就与中国制造的低端产品有关。

  他认为,本地商人反对中国商人,这很好理解,因为抢了他们的生意。但是,在这位朋友眼中,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并没有那么不堪,片面追求性价比的观念才是原罪。当地商人恨之入骨的中国商品,本地消费者却因得到实惠而喜爱。很多有关中国海外形象的争议,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对当地保守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冲击。

  这几年,中国的制造业在升级,与当地商人的冲突报道也少了。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当地人在升级后的产业中根本没有位置,所以何谈本土和外地的冲突呢?

  在与国外主播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制作和传播成千上万部形象宣传片,都不如让当地最广大的一群人得到实惠,后者更能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

  前不久,我去波兰洽谈旅游项目时,发现身边的几个合作者都在用华为手机。他们说华为在波兰很受欢迎,中国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他觉得这个手机很赞。而我在波兰的家电连锁卖场里,也看到很多波兰人在把玩和咨询华为手机。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记忆片段发生在尼泊尔,当时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用蹩脚的中文说,在尼泊尔,你们中国人最好了,你们愿意花钱,不像欧洲人都是“穷鬼”,只看不买,说欧洲语言不赚钱,要学中文啊,高收入的。

  看到没?谁说“土豪”形象遭人厌恶呢?我们有钱花钱,造福当地人,有什么不和谐、不心安理得啊?

  好的形象就是要这样润物细无声,这才能收到效果。让当地人用到了,得到了,人家自然就会记住好处。简单粗暴?但就是管用啊!想想过去的我们,不也是这么被外国人圈粉的么?

  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问题,至少在软实力方面还有待加强。有很多海外留学生都认为,相比之下,印度人的文化融合能力更强。虽然同为亚洲国家,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自居中央上国,更强调让别人融入,而不是融入别人,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当然,不必为此过分忧虑。我想,这就像中国产品走过的路一样,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国人的文化融入能力也会因为经验的传承而变得强大。

  和老外打交道的时候,他们最欣赏的就是中国在民用领域的制造品,尤其是交通层面的。把高铁列为“新四大发明”一点也不夸张,虽然中国并不是最先发明高铁的国家,但中国高铁确实在用户体验和普及度方面做得最好。

  高铁的成功得益于算大账不算小账的中国特色。国人看待对外援助也应该有这样的视野。那些被花在海外的钱,最终会让中国人受益,同时也能在海外获得很好的口碑。

  在尼泊尔,从首都加德满都通往旅游胜地博卡拉的公路,是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援建的,在未来,博卡拉还会有中国援建的机场。未来,中国旅行者可以直接坐国家航班飞往博卡拉,而没必要在加德满都转机了。你看,这些援建也没让国民吃亏不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