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学先修课程别成教育资源指挥棒
时间:2017-09-25 10:43:46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程赤兵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试点项目2017研讨会最近在北京召开,据透露,包括衡水中学等17所学校成为示范基地学校。目前,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已经在110多所中学开课运行,1000多名教师接受了资格培训,16000多人次的学生注册了选修课程。

    大学先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让一批“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统一的考试,成绩可以成为大学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这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在国内也研讨推行了多年。因为有“学有余力”这个前提存在,所以能够接受这些课程的,必定是尖子学校的尖子学生。通过报道可以看到,无论重点中学的校长们,还是高校,都对这个课程表现出相当浓厚的兴趣。中学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而大学则可以借此提前“掐尖”,把好学生收入囊中,省得在高考后再和别家“抢状元”。至于那些好学生,可以在更高层级竞争,减少失误率,实现多方共赢。

    诚如主导此事的中国教育学会领导所言,这么做有助于中学的教育改革,能体现“因材施教”,还能搭起中学与大学的桥梁。但细想下去,还是有一些疑问需要探讨清楚。比如,在大多数中学生都感觉到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巨大的今天,是不是存在课时已经富裕到可以选修大学课程的地步?已经学过大学一些课程的中学生,将来升入大学后势必又与同学们进度不同,那么他们在大学里学什么?是不是又可以提前学习更进一步的知识与课程?

    当然,以上疑问要讲清楚,并不是很难。大学先修课程的难点在于,它还是与升学挂钩的。尖子生们通过考试,很可能就成为大学自主招生的对象,等于提前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了“预约”。如果再进一步强化下去,会不会成为又一根“指挥棒”?刺激更多的学生去“学有余力”?刺激更多的大学在中学开课?刺激更多的学生假期变成了先修课程的学习时间?然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高等教育资源,就有可能进一步向“精英”中学、“精英”学生们倾斜。

    提出这些疑问,并非要否定大学先修课程,而只是希望主导者和参与的大学中学,能慎重推行,尽量找到因材施教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平衡点。国外类似的课程很多,不过,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学校与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和国外有着很大不同。找出中国的特色,摸索出中国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状况的规则,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素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