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戴俭:承接外溢 ,顺势而为
时间:2017-09-16 16:09:4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崔 跃 整理 

7bfa96f2a15179ff63cbffa253ab32bb.jpg

  戴俭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城市化委员会城市复兴专委会专家顾问

  蔡立力主任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做了非常全面的报告,我仅谈点个人的感受和浅显的思考。

  现在大城市周边村镇的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动力。一个是自身需求或称之为内动力:无论从商品交换,还是服务于周边经济需要或者是资源分配、管理的角度,都会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存在。比如,产品都需要在地域范围内有一个交换的需求,集镇就扮演了交换 、生产、服务和管理职能,这些是传统集镇最本质的存在。再一个是外动力:大城市功能外溢形成的力量反哺或带动周边村镇的发展,工业革命之后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也就是说,旧村镇在新的竞争格局里由于处于大城市外溢作用的范围之内将有一个扮演新角色的迫切需求,如果不主动迎接大城市发展需求的外溢,在整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好自身新的定位,将会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对于作为首都北京周边的村镇而言,这种外溢包括文化外溢、产业外溢、消费休闲外溢和资金外溢等等,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和机遇,应及早规划,顺势而为。

  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当国家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后,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外,休闲娱乐等会补充进来,成为一种互补的需求。比如伴随着高强度的城市工作节奏,人需要到不同的地方旅游,需要差异化的体验,需要放松和休闲,将成为近乎二元互补的刚性需求。所以,利用好大城市刚性的外溢需求,就能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在很多人议论,旅游一来农村就没有了:旅游带来了资金,同时有可能将传统产业转变成服务业,由此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形态,于是我们会问:未来农村都消失了怎么办?

  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的农村形态都在转变,至今美国和日本还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这说明城市化是不可抗拒的。城市化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无论何时都不可能没有农村或从事农业的人。因为一方面人们对农业产品需求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乡村的场景及其属性的差异性也是一种互补的刚性需求。因此不应担心农村会彻底消逝,今后农村和城市一定会是一种更加多元的共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村镇发展中,政府和资金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而非强制性的,促进其自然发生则是可持久的上上策。特色小镇需要的生活状态也应该是居民真正喜欢的,是他们的家。我在美国见到的小镇给我的印象就特别深,比如华盛顿特区附近的乔治镇,很生活,特别亲切,既是居民的家,也是旅行者的乐园。

  还有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要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小镇居民主体作用,利益相关者一定要参与其中。政府要恰当运用手段,给予资金和培育政策支持,顺应自然地进行推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