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抢人大战”:从“以房引人”到“环境留人”
时间:2017-07-11 09:46:4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宇嘉 

    又到“毕业季”,今年将有795万大学生进入社会。与往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即失业”的舆论氛围不同,近期,各大媒体充斥着“人才新政”、“抢人大战”的喜人主题。目前看,人才“争夺战”确实硝烟弥漫。加入围猎人才的城市,不仅有作为传统人才高地的沪穗深,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济南、长沙、东莞、珠海等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抛出重磅级“招才计划”。

    过去,各大城市想要网罗的人才,一般是院士、杰青、长江学者或博士等处在金字塔尖的高等级人才。现在是创业创新的时代,如马云、马化腾、丁磊等,他们并非所谓的金字塔尖人才,甚至不是国内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但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甚至凭一己之力改变城市。有了马云,杭州被称为“互联网”之都,城市脱胎换骨。据猎聘网统计,今年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超过一线城市。

    因此,大学本专科毕业生等一般人群如今也成为引进重点。说不准,这些怀揣梦想、持有奇观异论的“愣头青”中间,能诞生又一个马云或马化腾。因此,除降低落户门槛外,利用一线城市高房价挤出人才的大好时机,这些城市主政者祭出了购房补贴或优惠的利器,“以房引人”,招引一线城市的人才。

    4月份,武汉提出“5年内100万大学生留汉”计划,推出人才公寓(3605套),月租最低200元即可拎包入住;同样在4月,西安提出,新毕业大学生租住公租房免资格审核,可享1-2年廉租住房租金标准;6月底,长沙提出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政策,首次买房不受户籍与社保限制,还享受1万-3万元的购房补贴;近日,成都提出“蓉漂”计划,大规模增加人才公寓建设,外地本科毕业等来蓉应聘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产业新城要投放人才租赁住房。

    作为传统人才高地的北上广深,除北京因过分拥挤而疏解人才外,沪穗深均感到二线城市抢人的威胁,近期也加大“以房留人”、“以房引人”力度。“十三五”,深圳将建设40万套人才住房,超过特区成立近40年来的总和,其中70%为租赁住房,销售型人才住房也将“内部流转”;2017年,广州推出1 .2万套保障房,7000套给无房的新就业大学生租住;上海近期两宗“100%自持”地块,将全部建设人才住房,“十三五”60%的新房为租赁住房,也意在解决人才住房需求。

    在创新驱动增长和表征城市竞争力的当下,要注意高成本这个创新“大敌”。高房价、高成本背景下,近年来大量初创类科技公司从“硅谷”所在地旧金山的圣何塞,溢出到北部的西雅图和奥斯汀。深圳被称为“创新之都”,与香港一些公司北上创业有关,如大疆科技、大族激光、顺丰等。目前,深圳正遭受高成本、高房价之困,部分科技公司“迁离深圳”。借机,一些城市抛出“橄榄枝”,吸引人才和企业,特别是那些无法通过购房“扎根”北上广深的人才。

    有人说,吸引人才最主要的是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在创业基础、软硬件环境上,一线城市优于二线城市,后者很难吸引到人才。笔者认为,这是很片面的,之为人才,首先是人的需求,即解决作为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诉求,包括“住有所居”。

    而且在生活成本高涨、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增加的大城市,如果无法拥有房子、拥有房子溢价产生的资产收入,人才的自我价值认定、创业激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心理挫败感的冲击。因此,近期有关二三线城市毕业生签约率、吸引力上升,甚至接近或超过一线城市的报道和数据,笔者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抢人大战”轰轰烈烈,最终效果不得而知,但各地方政府重视人才,认识到人口集中、人才集聚之于城市竞争力、打造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无疑值得鼓励和提倡。

    不过,吸引人才本质上是搭建一个平台和筑巢引凤。创新高地的形成是人口集聚后互动交融的自然结果,政府能做的是让人才最大规模集中,鼓励有思想的人自由地聚在一起。因此,“以房引人”是药引子,搭建平台,靠低房价、高补贴等优势吸引人才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在培育创业软环境(平等竞争、法律意识、重视智力)加强制度建设、规则建设、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浓厚的创新氛围,让环境留住人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