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园之梦(IX)
时间:2017-02-21 21:45:35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 

  优秀的乡村到优秀的城市

  北滘的营城实践除了在空间形态上高水准规划新城区作为未来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外,并没有简单化地处理甚至消灭原有大片的乡村地带,而是通过“美化家园”等一系列工程同步提升乡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质量。这种兼顾城乡现状特点的做法最大的启示在于,避免了在一片喧嚣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浪潮下将“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认识的倾向。未来的北滘将是城市与乡村交相辉映的地方。现在已有优秀的乡村文化,未来在此基础上能否长出优秀的城市文化?并且将乡村现代化?

0f86700af5a29c9b50ae3438cd4a2cd4.jpg

  美化家园工程是北滘镇党委、镇政府为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破解镇村发展不平衡难题而启动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工作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按照以人为本、结合特色的原则,在规划中注重合理利用农村现状,包括绿化、水系、文物等资源,在改造中优先选用符合乡土特色的植被、树种,务求在有限的资源下,为村民营造出符合岭南水乡特色的人居环境。村头美化家园绿化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入村大道改造、铺设沥青路面,以及主干河涌边砌石档护栏、沿河绿化美化等。槎涌则全面完成了入村大道、村心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三大工程的改造。黄龙村重点建设龙溪公园,突出生态风貌,体现了现代农村的特色。莘村、北滘居、碧江等则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路边三角位等空闲地,稍作改造即建成多个停车位,花钱不多但效果很好,适应了乡村汽车保有量增大的需求,大受村民的欢迎。

  虽然在顺德很早就开风气之先,率先进行了工业化,成为名噪一时的“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但经济领域的领先虽为基础但并不必然引发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尤其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顺德在经济上又退回到过去“桑基鱼塘”式的农耕文明。这使得顺德无论是在传统农业社会时代,还是在近代“昙花一现”的工业化时期,都是由传统的乡村文化和乡居生活所主导的社会形态,完全没有形成城市文化的机会和土壤。一般而言,城市文化多呈现出“多元化”、“异质性”、“消费性”等特点,虽然顺德走出过无数的名人、名厨、名伶,但他们施展才艺和发挥影响的舞台往往在广州、佛山甚至港澳等大都市。顺德能够培养他们,但却不一定能养活他们。其实,顺德过于优秀的农耕文化和强势的本土文化一直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一种或明或暗的张力,这点我们从顺德近二十年来在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反复”中似乎也能看到些端倪。顺德从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1992年所走的道路是所谓的农村工业化,1992年确立的发展模式是“城乡一体化”,1995年调整为“乡村小城镇化、镇区小城市化、中心城区中等城市化”,到1999年彻底放弃“城乡一体化”、确立“城市化”。对于发展目标选择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外部政策环境调整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顺德人本身对“城市化”态度有所顾及和保留。毕竟顺德虽为高度工业化地带,但仍然也是高度乡村化地带,“城市化”在这里不仅意味着改变当地人的身份和角色,更重要的可能改变他们既有的利益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顺德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实际调研中就发现,即使在预期收益很高的情况下,很多本地人还是不愿意改变农民身份,原因主要是因为“村改居”后就要执行城市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是许多人在观念和行为上无法接受的。

  ——水乡·制造·人居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河涌港汊都是顺德最美的底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龙隆研究员许多年来一直在讲,“水乡、制造、人居”是顺德之魂。

  规划大师孟大强先生觉得北滘应该更加重视对水道的利用,更加注重环境建设,而这些都需要在规划时就必须考虑清楚,否则很难恢复。他说他在深圳华侨城规划的时候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情:一是把原来的小山保留了下来;二是没有把路拉直。这就为华侨城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至于今天华侨城的居民能够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而北滘在过去30年里,城市建设其实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孟先生指着一条小路说,这里原本是一条河涌,后来被填平变成了这条小路,但其走向还是按照河涌的流向,这一段又恰好是河涌转弯,所以我们站在这条路上无论向前还是向后看,都是一种曲径通幽的妙趣,无法一眼看到底。孟先生说,这就是自然河流的魅力所在,不像笔直的道路,一眼看到头,没有任何的变化。

  有一次,徐国元请孟大强选出北滘最漂亮的地方,孟大强提了几个地点,都是位于河涌边的地方。他相信,水,才是这座小城最有魅力的地方。无独有偶,当张建民为北滘设计一个小城标志的时候,他也选择了用流动的河涌一笔绘出了蔚蓝色的“”字。

  ——生产的技巧到消费的技巧

  考察城市史,富有魅力的城市绝大多数都是在工业化和汽车时代之前就存在的,而且往往是因商而兴的。欧洲的威尼斯和巴塞罗那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是商业中心,中国的苏杭也是这样。即使是上海、天津、哈尔滨这样的近代新兴城市,其城市的形态与特色也是在大规模的工业出现之前就已形成的。

  有魅力的城市因商而兴,并不等于因商而兴的城镇一定就有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出现了不少以专业市场兴起的城镇,他们可以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面料、家具、服装、箱包等等各式各样的商品集散地,但鲜有几个会成为人们心仪的好城市。为什么?

  城市化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一座城市的孕育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业区与城市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工业区主要功能是生产,而城市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和消费。工业区可以仅需要生产的技巧,但一座城市却不仅需要生产技巧,同时需要消费技巧。专业批发市场也一样,假如只有批发零售的网络、假如只有做生意的本领,即使是一个商业的重镇,也同样难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城市。

  可顺德人不仅拥有生产技巧,也拥有独特的消费技巧。顺德的美食天下闻名,重要的原因是顺德出美食家。在顺德,一桌10个人,总会有一两位善于品味、精于挑剔的美食高手。顺德人看一眼白切鸡就可知其是小公鸡还是小母鸡,顺德人吃鱼可以品出这鱼在下厨之前有几成的鲜活。这可见顺德人对生活品质追求之一斑。同时也要看到,顺德人的消费技巧还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的产物。低调、务实、非标准化、不讲究场地氛围,连饭店的名称都往往冠以“生产队渔场”、“大公鸡”这样的乡土气十足的名称。驰名京城的“顺峰”品牌和誉满香江的“凤城大厨”似乎并没有使“美食顺德”成为一道旅游的金字招牌。

  有两道美食的名气可以看出顺德人的低调。顺德与昆山,在全国百强县中难分伯仲,两地均有一道名吃,昆山有“奥糟面”,顺德有的“污糟鸡”,“奥糟”与“污糟”都含有看似不干不净实则味美正宗的寓意。可昆山的“奥灶馆”位于城市的门面位置,苏州风格的楼阁很是讲究,可顺德的污糟鸡,却躲在大良的街巷深处,不是熟人带路根本找不到。到网上查一查,顺德“污糟鸡”的词条只有1600条,而昆山“奥糟面”却超过了1万条。

  不过,从优秀的乡村到优秀的城市,从生产技巧到消费技巧,从农村型的消费到城市型的消费,顺德正在悄悄地改变。以北滘为例,目前已经有了大小35个各类社团,包括粤剧、舞蹈、龙舟、轮滑、足球、书法、绘画、摄影和收藏等等。每天早晚都在北滘新城广场活动的韩凤琴,也学会了这里的广场舞。仓廪实而知礼仪,公众在解决衣食问题以后产生了强烈精神文化和娱乐消遣的需求。在北滘只要大家有共同爱好都可以申请登记成立一个社团,政府都会给予一些补贴或者支持。

  2011年1月16日,第三届中国北滘创意文化艺术节上,除了《不一样的风景》首届无忌摄影年展、由岭南金话筒区志航主持的“金楼论剑”之外,一个主题活动“广绣时装SHOW”引出“广绣文化创新中心”在北滘揭牌成立。原来,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在北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正是工业设计给北滘带来新的视角,为这份农业文明时代的遗产找到了城市文明中的用武之地。有媒体说:“创新中心”的构建正式吹响了弘扬与传播广绣文化的集结号。目前,北滘正着手制定广绣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并计划采用“三旧改造”的方式打造一条“广绣文化步行街”。

  客人何时变主人?

  潜龙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尹晓莉,是地道的重庆人,却在千里之外的顺德找到了自己事业和生活的归宿。虽然早已离开学校,但尹晓莉却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她在潜龙也一直倡导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给员工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当年在潜龙面临危机的时候,尹晓莉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主动入股加盟,从之前的打工者成为了潜龙的股东和合作者。她说是老板的为人让她最终做出这样的决定。

dbf5c5ee2424e42e76b90f8e5300ae43.jpg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更需要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包容,但凡中国历史上繁荣过的城市,无论是北滘、上海、重庆,还是运河城市如扬州、聊城、临清等都是包容性很强的地方。可谓五方杂处,南腔北滘调,形成了文化的熔炉,在那里可以见到各地的会馆、钱庄。而与此相对,在远离城市的地方,乡村则表现为一种传统式的封闭,难以与外来文化形成积极的交流互动。可以说,从传统的乡村到现代的都市,恰好是从封闭到开放的过渡。一端是毫无交流的山村,一方是完全陌生人化的国际都市。而在这个“连续的谱系”中,中小城市的位置和角色就显得异常灵活,如何既保持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又能坚守自身传统的文化价值,对这些地方转型提升是一次非常的考验。沿海一些百强县,由于本土文化的强势,形成一定的封闭效应。本地人个个能力很强,使得外来人才和项目难以进入,造成的结果是有“近者悦”,却没有“远者来”。

  顺德人对本地文化传统的强烈认同与自豪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本地文化的强势,长期的农耕文明和宗族传统使顺德人的社会关系纽带非常牢固,能够在内部迅速形成发展的默契与合力。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对外来人口和事物的难以接受甚至排斥。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顺德成就了诸如美的、格兰士、碧桂园等知名企业,但它们都是地道的本土企业,鲜有外来企业能在顺德落地发展的,即便是有些港资企业,其老板也大多是出自顺德。与此类似,浙江的温州、台州,福建的泉州等地也同样是本土文化和本地企业的天下,强势的“本地人”文化造成的相对封闭性,并未影响工业化的进程,但会不会制约城市文明发育,制约顺德未来制造业提升和服务业的发展?从历史的经验看,似乎也不必然造成制约和影响的后果。比如,当年显赫一时的山西平遥,同样是本乡本土的本地文化,但却在从事着金融(钱庄)业这样相对高端的服务业。不过我们不得不说,平遥虽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富贾一方,但却算不得一座现代意义的城市。

  与传统的乡村社会相比,城市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系统,不同文化的混杂交融是孕育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说之前顺德城市化的进程为何屡屡不顺,除了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外,缺少能够包容多元文化并存的土壤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过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推进实践中,顺德和北滘的干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有外地客人在场时,北滘的干部会尽量一改讲普通话并会为客人做好“翻译”工作,园区中的本地女孩已经开始与北滘方来的男孩相互交往。这种微妙的变化也许正是城市化的某种前兆和关键环节。

  ——人与小城共同成长

  因为注入了工业设计的变量,未来北滘的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和调整,新的就业人群的进入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反过来不仅将促进北滘小城的建设,而且也对地方政府尤其是本地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徐国元看来,北滘魅力小城的打造,包括广东工业设计城各项工作的推进,目前面临最大的瓶颈就是干部队伍的问题。这也是整个顺德未来能否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的核心问题。

  北滘之前在顺德各个镇街中之所以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其中很多的原因还是在于干部队伍,因为美的在北滘,美的很早就开始接触外部世界,实施国际化战略,这使得北滘的政府和干部也不得不适应这种状况,在思想行为各个方面都要改变、要提升。“魅力小城”的打造归根到底还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思想的短板该如何突破?

  我们非常善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但在思想观念上却总是或多或少有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识,一方面说明文化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说明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观念认识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有人说,顺德是一个既开放又保守的地方,开放表现在敢想敢干,勇于尝试;保守表现在固步自封,懒于提升。作为北滘新一代创业者的代表林涛对此感同身受。在他看来,未来北滘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大有作为,以美的为代表的资本总部和知识总部正在形成,并成为诸多企业努力的方向。但北滘的真正魅力不应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北滘应该成为代表某种精神的概念。比如,到德国我们就能够联想到高品质的精密设备,到法国能够联想到时装,到香港能够联想到法制诚信等等。但这一切都有待于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他举例说,园区建成以来,真正有兴趣进来参观了解的本地人有多少?而本地的君兰高尔夫却从来都是门庭若市,北滘的高尔夫协会是顺德地区会员最多的协会。

  在从传统制造业向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的转型中,北滘社会的人群结构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过去的产业工人转变为工业设计师、知识分子、专家等群体,这对政府的公共服务理念和能力也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广大干部的知识和思想转型是打造“魅力小城”的重要保障。北滘从一开始就在顺应形势,通过各种形式将自我能力提升与“魅力小城”打造紧密结合起来。徐国元认为,要实现“智造北滘、魅力小城”的目标,从上到下的干部队伍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这是最关键的。北滘一直致力于打造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比如,北滘不会简单地把专业工作推给专家完成,而是要求干部和专家共同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镇政府会在北滘广场举行“魅力小城畅谈”,专家、干部、市民人人可以上台分享经验和思路。这些研讨有利于形成统一认识,转化为一致的行动。

cb11c331e0e1d1175557dc1b931521b2.jpg

  为了丰富、提升北滘的文化生活和氛围,镇政府举办“知名专家走进北滘”演讲会,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7场,内容丰富,涉及建筑、音乐、艺术、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此外,在广东工业设计城举办的“北滘设计沙龙”也正成为北滘文化生活中的一张新名片。讲座是完全免费的,讲者不收费,听者不付费。

  顺德在吸引人才上一直没有停过步,二十多年前,还是在欧广源做县委书记的时候,就响亮地提出过要“五子登科”。这“五子”便是“路子、班子、才子、票子和点子”。其中“才子”讲的就是人才。欧哥说,顺德人最希望能看到三种人:戴眼镜的人、说普通话的人、讲外语的人。

  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要用全世界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各种“外来人”的帮忙,当年顺德乡镇企业的“星期天工程师”,深圳特区大量的外来移民,都给地方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一轮顺德的发展、北滘的发展,正在进行的事业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外来人才专家的参与。有报道说,到2008年,顺德拥有各类专业人才近10万人,其中高级以上专业人才4000人,而来自日、韩、美、德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专家800人。在数以万计的顺德企业中,引进博士、硕士和外国专家数量最多的,又恰好是地处北滘的美的集团。那么,这么多的人才,为什么没有将顺德变成一个文化科技的名城?这么多的“老外”为什么没有在北滘培育出一条阳朔的西街、大理的“洋人街”、北滘京的“三里屯”呢?

  对于北滘发展工业设计所带来的未来人群,徐国元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明政府的态度,“把客人变成主人”。广东工业设计城将全国乃至全世界工业设计界的目光聚焦在了这里,一批批追随工业设计理想的寻梦人陆续来到北滘,他们当中已经有人选择扎根落户在了北滘。因为对不少人而言,这里对于他们的意义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而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不过尽管已经出现了这样令北滘兴奋和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无论从长远的预期还是从现实的状况看,外来人从“客人”转变为“主人”还是需要一个较长磨合的过程。徐国元认为,“外来人群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并经历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北滘的彻底改变”。

  ——墙里墙外能否打通?

  当大批的客人变身主人之后,北滘的城市就会具有魅力了么?北滘令人想起了海淀。北滘京市海淀区拥有全中国三分之一的两院院士、全中国10%的“二一一”大学,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居民近150万。但是海淀区并不是北滘京最有魅力的城区,各种有品位的生活消费、文化消费都集中在朝阳区。问题在哪儿?

  至少,海淀的围墙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围墙紧锁,大学内部各学院也是各立门户,这种人为的割裂把海淀变成了单纯的知识生产地,而不是文化消费地,所以魅力全无。

  正如上文描述的那样,目前工业设计城在整个北滘还属于一块突然出现的飞地,属于扶持保护的对象,每一次园区的大型活动,门口总要竖起隔离带以防止太多“外人”涌进来。平时非园区的工作人员进出园区总会受到保安的盘问。虽然从园区管理和安全的角度看,这样检查本无可厚非,但却无形中将园区内外分割为两个世界,即便没有了高墙和铁栅栏,人们心中的疏离依然存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办“设计沙龙”,工作人员到镇里各处张贴海报,城管上前执法,双方沟通许多才将此事说清。毕竟对于“沙龙”这类新兴事物,本地人一下子还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当然不同群体相遇的时候,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总会出现,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彼此间的不同。未来“魅力小城”的理想是大家能够“和而不同”的和谐共处,人们能够通畅的交流,彼此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路易·沃斯看来,城市化就是都市性逐步确立的过程,城市社会与乡村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

  塑造城市的精神高地

  伟大的城市思想家芒福德,在整整50年前针对美国迅速的城市扩张和郊区蔓延,发出了“城市消亡”的警号:“城市建设若是失去主旨,不去考虑城市如何实现人类功能和目的这些根本问题,上述种种补救措施,无论如何努力,无非显现出建筑师们的想象力是何等贫乏。尤其因为,那样建造出来的所谓城市地区,形同城市机体上的腐败肌肉组织碎块,是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出来的;而且,只要有利可图,要多少,就有多少。如今我们见到的,正是这一进程的巅峰时刻……”

  田园城市是有灵魂的。她的倡导者霍华德,最初打算把田园城市的专著称为《万能钥匙》(The Master Key),为此他绘制了一张封面草图。在这把万能钥匙的柄上,清楚地标明两个词:“科学”和“宗教”。尽管由于书名的变更,这张图当时没有发表,但是它却简练地反映了霍华德的主张和抱负。毫无疑问,一个田园城市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在霍华德来说是不言自明的。

  乔尔 ·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也语重心长地告诉读者:“对城市史的研究提示我们,一个没有道义约束的城市,即使富庶也注定会衰退。”

  看似专业镇街的转型突围困境,其实背后潜藏着更为深层次的价值信仰问题。顺德北滘乃至珠三角其他专业街镇利用三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即在原有落后的农业地区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和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GDP的飙升、部分人财富的增长并没有解决当初我们预期的所有问题,与之相反,各种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顺德和珠三角一样,不乏企业家出现斗志消退、理想缺失的情况,找不到超越自我,再次奋斗的动力和激情,这使得大量金钱被投入奢华消费领域,没有转化为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财富。先富起来的中国人知道怎样挣钱,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花钱?

  当物质性刺激的边际效应已经开始递减的时候,谈及北滘或者整个顺德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推进的问题,就不能只考虑经济变量,如果说前三十年我们是为发展而发展,接下来的三十年就要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不解决“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不通过某种城市精神给人们以信仰和价值激励的话,可能很难为魅力小城寻找到内生的推动源泉。

  ——“爱心凝魅力,慈善系北滘”

  2009年初夏的一天,设计师张建民坐在北滘广场的前排,在他的不远是何享健、杨国强,他亲身经历了北滘镇“爱心凝魅力,慈善系北滘”的大型募捐活动,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家园般的维系力量。通过政府倡导,组织发动知名企业、商贾名流、社会热心贤达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募捐集资,北滘慈善会在金融海啸之际共筹得3300多万元善款。北滘慈善会的成立与救助工作的开展,不再是政府亲自出马,而是通过调动社会中坚力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整个环节中政府仅充当协调角色,正是这种完完全全的社会行为,有效地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倡导、社会参与的民生保障新格局。在运作资金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北滘慈善会围绕助医、助学、助残、扶老和助困五方面拟增设十五个专项救助基金,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慈善救助工作。基金种类包括:及时雨基金、单亲特困母亲补助基金、单亲子女补助基金、尿毒症特别补助基金、重现光明基金、幼儿园助学基金、小学助学基金、初中助学基金、大学助学基金、残儿助学基金、残儿康复基金、精神康复基金、残疾人生活补助基金、长寿老人生果金、卫生工程基金、其他特殊救助。

  ——“我工作,我快乐”

  北滘于2007年启动了一项名为“乐业工程”的就业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实施“乐业工程”资金,从镇村劳动就业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和就业观念宣传教育四大体系着手,倡导“我工作,我快乐”就业新观念。应该说,作为工业重镇的北滘,自身财力相对充足,完全可以如某些发达地区通过财政补贴困难群众,但镇政府并没有简单为之,而是精心设计了“乐业工程”。

  “乐业工程”主要包括两项重要内容:一是社区工作坊,二是农民农业创业园。社区工作坊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在村(居)内设立生产线,以解决农村“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其中,北滘社区工作坊成立于2008年9月,工作场所由社区内旧戏院改建而成,面积约2000平方米。工作坊启动得到了恒兴致类塑料厂等五家企业的大力支持,把企业一些简单的产品或工序安排到工作坊内完成。例如:扎电源线、穿小家电铭牌、折纸盒、插电子件等,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目前,共有60多名本地群众进入工作坊工作,其中低保、残疾、弱智人员20多人,大龄失业人员40多人。工作坊实行8小时工作制,不加班,每周休息一天,按计件加补贴的形式计算薪酬。按正常的劳动效率,工资约为800元左右。由于工作坊招收的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鼓励他们积极投入社会,快乐工作,北滘镇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坊作为对这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由于工作坊邻近民居,村居民大部分可以走路上下班,工作时间有弹性,工作压力不大。通过社区工作坊,就业困难人员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找到了集体劳动的快乐,获得生活和精神的依托,更能体现自身价值贡献,增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因而深受村民的欢迎。

  农民农业创业园是“乐业工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北滘农民农业创业园位于北滘高村,由佛山市农业龙头企业兴隆花木有限公司承办。园区试点建设面积300亩,建有温室、大棚、试验室以及培训场所等多项基础设施,优先招收本地低保人员和失业农民进园创业、就业。园区的运作模式有两类:一是支持农民进园创业。有意进园创业的农户可以向兴隆公司租用生产场地或大棚,由兴隆公司提供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给予技术指导,并负责产品销售,农民只负责种植环节。二是扶持农民进园就业。对进园就业的农民,园区同时提供免费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创业园自2007年创建至今,帮助本地失业或困难家庭人员进园就业达146人;帮助有创业热情,而欠缺资金和无技术特长的农民共23人实现了创业实践,创业面积累计达270亩。此外,创业园常年免费为进园就业和创业的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累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

  分管劳动管理、社会保障工作的北滘镇委委员霍炳朝认为,“派利是”的方法可以让老百姓得到短期的实利,缓解他们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仍然无法让他们长远地感受生活的幸福感。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解决老百姓的问题,仅仅给他们一些钱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措施应该是运用经济发展的实力,通过帮助和引导他们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具体地说,这个渠道就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找到切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有了工作才能够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增加他们的幸福感。与一般的就业工程不同,所谓“乐业”是希望提升就业的意义,通过为群众量身定做工种,让他们通过工作养活自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并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亦通过工作找到精神寄托,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业工程”以新颖而切合实际的模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以及周边地区的关注。2008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顺德进行专题调研期间,视察了北滘林头社区工作坊,给予“乐业工程”充分肯定。

  前三十年我们将山河做战场,未来三十年我们能否将战场变家园?

  有人说,之所以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留传至今,是因为中国人爱家、顾家、持家。城市化,让数亿中国人离开了家。只有当春运的时候我们才看到,“家”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看到亿万人踩着冰雪,啃着馒头,在寒冷的冬日挤上列车,甚至一站几十个小时也要奔回家的时候,我们应当明白中国人最终的梦想是什么?不仅是口袋里再多装多少钱,不仅是高楼大厦汽车电话,更重要的,是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北滘,能否给顺德人一个家,能否给五湖四海来顺德的人一个家,让人们在这个家里感受到关爱,又能在这个家里关爱他人,这是中国城市化的难题,也是北滘正在进行的尝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